在體驗經濟理論風靡的時候,我們認識到旅游是一種主要以獲得心理快感為目的的審美過程和自娛過程,其本質在于審美和愉悅,即認為旅游就是異地體驗,就是人們離開日常生活的地方去尋求某種體驗的一種活動。審美作為旅游的重要維度,再度成為我們研究旅游業(yè)、旅游文化及旅游現(xiàn)象的重要關注點。 旅游審美的實踐有著古老而漫長的發(fā)展歷史,“旅游審美”不同于旅游美學,因為它是一種行為,是人類的一種社會實踐,屬于人類經驗層面。旅游審美是通過旅游來進行美的欣賞和創(chuàng)造,進而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并在其中形成人與世界的特殊關系——對旅游景觀的一種審美認知。關于旅游審美方面的研究,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審美作為旅游中的一個要素來看,重視了旅游的主體性意義,透過旅游者的視角,探討旅游觀賞技巧和旅游審美客體的特征等問題,代表論著有王柯平的《旅游審美活動論》、田連波的《旅游審美學》等;另一方面的探討則是以審美原理為軸心,將旅游貫穿其中,將美學理論與實踐應用結合在一起,試圖挖掘理論上的深度,以章海榮的《旅游審美原理》為典型代表。本書認為,旅游審美的研究對象應該是旅游審美主體、旅游審美客體以及旅游審美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因為以上三者最終決定了旅游審美的維度。由此出發(fā),本書對旅游審美主體、旅游審美客體以及旅游個體審美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全書分12章,內容包括導論、審美基礎、山水景觀審美、氣象與天體景觀審美、生物景觀審美、園林景觀審美、藝術流變及審美、社會生活審美、歷史人文景觀審美、建筑景觀審美、旅游度假酒店景觀審美塑造、郵輪旅游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