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佛學大辭典(上中下 精)…
02普陀學刊(第13輯)
03小藏經研修:印祖文鈔易讀…
04如來藏經述義
05杭州佛教研究(學術輯刊2…
06唯識要論
07金剛經宗通箋注(中國佛教…
08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法相
09人間佛教與中國佛教現(xiàn)代化…
10釋禪波羅蜜譯釋
李小榮 著
本書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李小榮教授對佛教文獻與佛教文學研究之又一學術成果…
可購
(美)斯坦利·威斯坦因 著,張煜 譯
《唐代佛教》一書記述了佛教在其思想發(fā)展到了巔峰的唐王朝(618-907)的歷史…
馬海燕 著
《為霖道霈禪師》所要敘述的是元賢大師的嫡傳弟子、鼓山禪最優(yōu)秀的繼承者、弘…
張云江 著
法眼文益禪師在福建參學、修行二十余年,得法于羅漢璉琛,弘傳禪法于江南,開…
圣嚴法師 著
暫缺簡介...
林觀潮 著
人能弘道,道賴人傳,高僧典范,足耀千古。福建歷代佛教人杰輩出,對中國傳統(tǒng)…
王萌 著
該書研究佛教與科學的關係,該書指出,佛教對科學的融攝、佛教與科學的跨文化…
《弘一大師全集:修訂版》編輯委員會 編
1990年至199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弘一大師全集》,之後隨著海內外更多新材…
(晉)鳩摩羅什 譯著
本書收錄了《金剛經》 《六祖壇經》 《心經》等佛教重要典籍 名之《大藏經》…
敦珠寧波車 等著,談錫永 主編
本書包括了一、共因乘、甲,聲聞乘、乙,緣覺乘、丙,菩薩乘、二、不共果乘、…
徐琳,魏艷伶,袁莉容 著
《祖堂集》是晚唐五代重要的禪宗語錄總集,該書以《祖堂集》為語料進行專書稱…
楊才讓塔 等著
據史料記載,拉卜楞寺最盛期屬寺多達139座,分布范圍遍及今甘肅、青海、四川…
賴永海 主編
《中國佛教通史(學術版)(套裝共15卷)》是國家“十一五”出版規(guī)劃重點項目…
徐威 著
徐威編著的《北京漢傳佛教史》側重從社會歷史和文化傳播的視角對漢傳佛教在北…
田青青 著
永明延壽為唐末五代宋初吳越國禪僧,法眼宗三祖?,F(xiàn)存有一百多萬字的著作,主…
鄭偉宏 著
因明是印度佛教的邏輯學說,兼有辯論術和認識論內容。因明有新古之分。新因明…
根據中國佛教思想的發(fā)展變化特點,結合中國社會歷史和思想文化的發(fā)展進程,這…
談錫永 等著譯
近代漢傳佛教學者釋《心經》,主要依其外義,即由“緣生性空&r…
魏道儒 譯注
《壇經》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宗經,其宗旨在令學人從自心中頓見本性。經中強調的…
洪修平,白光 注評
本書并不是一本絞盡腦汁的學究之作,而是出自于一位真人的肺腑之言。其中一字…
(法)佛爾 著,蔣海怒 譯
伯蘭特·佛爾(BernardFaure),法國著名佛教學者(現(xiàn)移居美國)。1978年…
武宇林、荒川慎太郎 主編
本書是以圖錄的形式將日本所藏西夏文文獻集中匯編、影印,收錄圖版共計532面…
唐吉思 著
《中國蒙古學文庫》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
弘學 編著
小乘,梵語hina—ydna。亦稱聲聞乘。二乘之一。乃大乘、菩薩乘之對稱。意譯為…
談錫永 著
《四重緣起深般若》立足于觀修而寫,非徒說理論,亦唯由觀修著眼,始能明佛所…
郭朋 著
《壇經》,一名《六祖法寶壇經》,是中國佛教禪宗創(chuàng)始者、禪宗六祖慧能(一作…
薛克翹 著
妙華 著
《六祖惠能說(套裝上下卷)》包括:《六祖惠能說(上卷)》和《六祖惠能說(…
潘桂明 著
一個“白馬馱經”的傳說,引來了印度佛教的東漸。此后,佛教在中國的土地上生…
扎扎 著
說出拉卜楞究竟指何,要視語言環(huán)境而判斷;或者尾綴概念名詞“宮”、“寺”、…
宗性 著
佛法中的唯識一系,對人的身心世界以及外部世界的剖析精微,但唯識學名相眾多…
上海書店出版社 編
今天我們能接觸到的六朝以前的書法真跡極少,唐代也大多存在于碑版之中,墨跡…
唐人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138》是一部大乘佛教經是根據唐人寫經的真跡…
常濟乘一 著
《首楞嚴經》是修證的寶藏,成道的要典,以戒定慧三學貫徹全經的始終,以戒慧…
洪啟嵩 著
《密宗成佛心要:即身成就的修行心要》旨在幫助我們迅疾地掌握密宗即身成就的…
光泉 主編
吳越佛教歷史悠久,高僧輩出,影響深遠,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天臺…
《中國佛學》編委會 編
《中國佛學》是中國佛學院主辦的綜合性佛學研究學術刊物,它的宗旨是展現(xiàn)以中…
修學拙火是殊勝成就的最快捷方法,《智慧成就拙火瑜珈,開啟智慧的本覺能量》…
常崢嶸 著
本書是一本唯識學研究專著。主要以對象性思瞄與反對,象性思維的張力為主線,…
李世化 編著
《禪悟生活:明心見性的心靈禪悟》分別從平常心、感恩心、忍讓心、隨緣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