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性空法師紀念文叢(共6冊…
02佛學(合訂本)
03紀念十世班禪大師圓寂30周…
04閑師慧語(共3冊 精)
05河北佛教史
06夏壩·降央克珠文集3…
07人間佛教與中國佛教現(xiàn)代化…
08南朝佛教與金陵(第2輯 建…
09戒幢佛學(第5卷)
10黑水城漢文藏外佛教文獻若…
劉成有
本輯收錄十篇文章,來自作者投稿或約稿,研究主題涵蓋東亞佛教研究的不同方面…
可購
歐陽鎮(zhèn) 著
本書內容結構上,分為五章,章下設節(jié)目。按先后順序,每一章的具體內容分別為…
知禮 著,聶士全 校
《十不二門指要鈔》,二卷,宋代天臺宗山家派大師知禮撰,為唐代湛然《十不二…
萊隆謝貝多吉 著
暫缺簡介...
才讓多杰,朝魯蒙格日樂 著
格勒 著
《現(xiàn)證莊嚴論》是藏族傳統(tǒng)經典“五部大論”之一,藏族歷代大德們依據(jù)自身研學…
[后秦] 鳩摩羅什,田茂志 注譯
《金剛經》為國學經典叢書之一,是佛教經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后秦] 鳩摩羅什,王黨輝 注譯
凈土三經是凈土宗的根本經典,凈土宗就是以這三部經典為依據(jù)形成的。凈土三經…
圣凱 著
地論學派歷經北魏至隋唐,以洛陽佛教為源頭,以鄴城、長安為中心,是北朝佛教…
丁小平 著
太虛和歐陽竟無是近代中國佛教史上具有標志性、代表性的佛學思想家,全面、系…
隨佛禪師 著
探究佛教的史實,不可只引據(jù)、信受某特定學派的史獻記載,必需經過多方史獻的…
暫缺作者
萬佛洞真容寺掩映于五臺山山咀西側崖麓之下,三面環(huán)山一側遇水,原址曾于抗日…
陳兵 編,[唐] 罽賓三藏般若 譯
華嚴學是印度佛學與中國哲學完美交融的產物,為佛教哲學成為中國三大傳統(tǒng)文化…
劉威 著
佛教自傳入中國后,便逐漸與王權產生了錯綜復雜的關系,二者的互動與交涉成為…
李艷琴 著
本書以具有同源關系的八本禪籍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禪門內部隱秘的禪宗語言話…
謝天鵬 著
北宋云門宗高僧契嵩向來以“儒釋一貫”思想聞名于學術史,本文則立足其思想形…
陳炳才 著
梁武帝的昭明太子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非常好,非常微妙。但這個分品,…
慈誠羅珠 著
《寶鬘莊嚴論》分28節(jié),包括珍惜、當舍、勿舍、當知、精勤、鞭策等內容。旨在…
道堅 著
該書搜集整理了奉節(jié)縣的安坪鎮(zhèn)、白帝鎮(zhèn)、草堂鎮(zhèn)、大樹鎮(zhèn)、汾河鎮(zhèn)等地的300寺…
劉澤亮 著
本書堅持唯物史觀的導向,全面地搜集材料,充分利用今人的研究成果,從中唐社…
馮煥珍 著
本書依“平等的經學觀”,從“真識心緣起”這個概念入手,系統(tǒng)地研究了凈影寺…
陳高華 著
《元代佛教史論》系陳高華先生關于元代佛教研究文章的結集,其中所論關涉元代…
劉顯 著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古印度龍樹著、后秦鳩摩羅什譯的《大智度論》100卷…
岡波敬安 著
大法印五支道法是由岡波巴.索朗仁青以大悲之心為后學者方便學佛,而將我佛釋…
張雖旺 著
本書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人物、寺院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考證…
弘一法師 著
《弘一大師法匯》主要收錄弘一大師對佛法各宗派和修持法的開示,以及弘一大師…
戎章榕 著
這是一本描述日本高僧空海入唐取法經歷的書。唐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空…
[英] 里斯·戴維斯夫人 著,倪勝 譯
這本《巴利佛教要略》里展示出,佛教的流轉,帶著其永恒不變的要求,更多地應…
李曼瑞 著
本書搜集幾百張從隋唐至明清的地藏菩薩精美造像,分類呈現(xiàn)。作者嘗試從一個佛…
誠信 編
本書是紀念圓瑛法師誕辰140周年暨第四屆天童禪宗文化研究交流大會收納論文集…
羅冰 著
本文旨在研究歷史時期佛教的主要因子在皖江流域的地理分布變遷及其原因,并試…
本書是重慶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成立的華巖佛教遺跡考察組,對重慶地區(qū)的近十個…
林觀潮 著
本書站在全面了解明清文化輸入日本及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度,著眼于中日佛教發(fā)展…
譚民政 著
南岳是五岳名山,周回八百里,以七十二峰最著,享有“五岳獨秀”和“南岳獨如…
王焰安 著
慈滿 著
本書是一部人生感悟的結集。本書以積極健康的思想,在閱讀體驗中引領讀者感受…
許秀娜 著
佛學對心性問題有深入的研究,禪宗尤為重視對心性問題的探討。本書以禪宗心法…
陸新蕾 著
佛教三藏典籍中就佛教徒須遵循的宗教戒律有著清晰而明確的規(guī)定,律法既是維持…
蓮華,董群 編
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南京就長期作為中國佛教文化的中心,為中國佛教的發(fā)展作…
王寶成 著,賈俊俠,王博,張大興 編
大興善寺座落于西安市正南小寨興善寺西街,是古都西安歷史很為悠久的寺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