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倫理學(道德學)理性與洞識:東方與西方求索道德智慧的視角

理性與洞識:東方與西方求索道德智慧的視角

理性與洞識:東方與西方求索道德智慧的視角

定 價:¥88.00

作 者: (美)提摩太·夏納罕 等編著,王新生 等譯,黃頌杰 審校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倫理學

ISBN: 9787309085020 出版時間: 2012-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91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提摩太·夏納罕、羅賓·王編寫的《理性與洞識——東方與西方求索道德智慧的視角(上下)》以全球化的視野匯集了東、西方倫理學的一些基本觀點、理論,展現(xiàn)了東、西方倫理學在當代世界八大倫理問題上的各種不同觀點。用“理性與洞識”概括西方和東方求索道德智慧的不同視角、進路;但又強調要將兩者結合,將倫理學的兩個源頭運用到倫理反思的語境之中?!独硇耘c洞識——東方與西方求索道德智慧的視角(上下)》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討論元倫理學的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第二、第三部分關乎規(guī)范倫理學,選取了東、西方倫理傳統(tǒng)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文本的部分章節(jié),包括最有影響的四種西方倫理學視角,即古希臘德性倫理學、中世紀基督教自然法倫理學、啟蒙時期倫理學、19世紀功利主義倫理學;以及最有影響的四大東方倫理傳統(tǒng),即儒家、道家、印度教和佛教。第四部分容納了各種當代倫理學文章,把東、西方不同的倫理視角應用于八個在世界各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論題:性、墮胎、自殺和安樂死、家庭、技術、媒體、商務以及環(huán)境。強烈的問題意識、將經典與現(xiàn)實問題結合、從東西方倫理視角考察當代道德問題構成本書的顯著特點。

作者簡介

  王新生,男,1963年生,山東臨邑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導;獲復旦大學哲學學士、外國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專長基督教、伊斯蘭教和西方哲學。曾到美國天主教大學(1995-2000)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08-2009)等大學和學術機構訪學。代表性著作有《古蘭經與伊斯蘭文化》、《(圣經)精讀》;代表性譯著有《理與人》、《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四卷等。吳樹博,男,1979年生,河北廊坊人,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后,復旦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西方哲學和西方思想史,在《復旦學報》、《哲學門》等雜志上發(fā)表多篇文章。袁新,男,1965年生,云南昆明人,哲學博士,文藝學美學博士后,現(xiàn)任職復旦大學。2003-2004年在加拿大布洛克大學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美學和文化理論。李虎,男,1973年生于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教于南開大學哲學學院。研究方向為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倫理學原理、應用倫理學,大眾傳媒、互聯(lián)網(wǎng)與政治哲學。

圖書目錄

上冊 序言 第一部分 元倫理學問題 倫理學問題是如何產生的:一個例證 何為倫理學? 僅僅服從法律何以不夠? 道德依賴于宗教嗎? 道德標準是“相對的”嗎? 鑒于人性事實,倫理學可能嗎? 自由和決定論 心理自我主義 倫理自我主義 道德智慧的追尋 道德智慧更為寬廣的語境 第二部分 西方倫理視角 第一章 希臘德性倫理學 導言:知識、德性和幸福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善的現(xiàn)實性、知識與德性的同一 亞里士多德:德性和人類興盛 亞里士多德: 人之善 道德德性 快樂和幸福 第二章 基督教自然法倫理學 導言:中世紀哲學中的信仰與理性 奧古斯?。喝酥锱c神之愛 圣托馬斯·阿奎那:理性、幸福與神法 圣托馬斯·阿奎那: 論人的確當目的 論人的幸福 論神法與自然法 第三章 義務倫理 導言:歐洲啟蒙時期的倫理學 大衛(wèi)·休謨:理性——激情的奴隸 伊曼努爾·康德:理性和普遍倫理原則 伊曼努爾·康德: 善良意志和義務 絕對命令 意志自律 第四章 功利主義 導言:快樂、痛苦和功利 邊沁:量化快樂和痛苦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捍衛(wèi)功利學說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 功利主義:緒論 功利主義的含義 論功利原則的終極約束力 論功利原則能夠得到何種證明 第三部分 東方倫理視角 第五章 儒家 導論:仁與人 孔子:生活的禮儀化 孟子:培育仁心 孔子: 《論語》節(jié)選 《大學》節(jié)選 《中庸》節(jié)選 第六章 道家 導論:求道 老子:自然與對立面的和諧 莊子:萬物同等 老子: 《道德經》 莊子: 基本著作 第七章 印度教 導論:靈性、自由和生活舉止 印度教的圣典:恒久的智慧 圣雄甘地:非暴力的方式和真理 創(chuàng)造、永恒的法則和懿行 自我之本性與通向梵的道路 業(yè)行、去執(zhí)與智慧 生活舉止 獲取首善的方法 第八章 佛教 導論:通往覺悟之路 佛陀:苦難與中道 中道 四圣諦 八正道 龍樹:空與完滿智慧狀態(tài) 基本教義 論業(yè)力和輪回 通往涅槃之路下冊 第四部分 當代道德問題 第九章 性道德 引言:性倫理學 羅杰·史克魯頓:性道德 艾倫·H·戈德曼:單純之“性” 謝滿宗:儒家與當代倫理問題 杰弗里·帕倫德爾:中國的“陰”(Yin)和“陽”(Yang) 第十章 墮胎 引言:墮胎問題 唐·馬奎斯:為什么墮胎是不道德的? 朱迪思·賈維斯·湯姆遜:維護墮胎 邱仁宗、王純智、袁谷:后期墮胎具有倫理上的合理性嗎? R·E·佛羅里達:佛教對墮胎的態(tài)度 第十一章 自殺與安樂死 引言:面對死亡 約翰·哈德威格:存在去死之責嗎? 理查德·B·勃蘭特:道德與自殺之合理性 卡爾·B·貝克爾:佛教對自殺與安樂死的觀點 凱瑟琳·K·揚:傳統(tǒng)印度教對打算自愿赴死與安樂死的觀點 第十二章 家庭中的道德 導論:父母和子女的道德職責 簡·英格利:成年子女對他們的父母虧欠什么? 克里斯蒂娜·霍馥·索莫斯:孝順的道德 李晨陽:成年子女的孝順職責 布里安·K·斯密斯:家庭中的道德:印度教傳統(tǒng) 第十三章 技術 導論:技術的倫理挑戰(zhàn) 漢斯·約那斯:技術和責任:對倫理學新任務的反思 羅伯特·辛德爾、瑪麗·I·柏科歐菲爾:東方和西方的因特網(wǎng):一個道德的評估 詹姆斯·J·瓦特:“扮演上帝”或正當履行人的責任?對人類生殖系治療的一些神學反思 斯瓦提·巴塔查亞:印度教視野下的生殖技術與克隆 第十四章 傳媒倫理 導論:道德與傳媒 A·大衛(wèi)·高爾東:真實作為廣告中不必要的倫理標準 卡羅爾·羅伊斯:廣告中需要誠實 彼得·D·赫紹克:傳媒、注意和意識的殖民化:一種佛教的觀點 史蒂芬·德卡羅利:僭取身份:媒體、安全和個人隱私 第十五章 商業(yè)倫理 導論:貨幣和道德 丹尼斯·P·麥凱恩、林潔珍:亞里士多德關于商業(yè)倫理的觀點 理查德·麥卡錫:商業(yè)與仁慈 丹尼斯·P·麥凱恩、林潔珍:前現(xiàn)代的儒家關于商業(yè)倫理的觀點 劉新生:靈性與道德:印度關于經濟和商業(yè)的倫理觀點 第十六章 環(huán)境 導論:自然的價值 保羅·W·泰勒:尊重自然的倫理學 威廉·F·巴克斯特:一個“好的”環(huán)境:這恰為人的一系列目標之一 莉麗·德·席爾瓦:佛教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 瑪麗·艾弗林·塔克:道家和儒家之中的生態(tài)主題 校讀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