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侵占的概念是由國外學者約翰遜和拉泊塔等人首先提出來的,它是指能夠控制公司的控股股東或管理者為了自身利益而將公司的財產或利潤轉移出去的行為。利益侵占是一種異常的公司行為,它不以公司價值最大化或者全體股東財富最大化為行為目標,其發(fā)生主要是為了某一利益群體而非全部利益群體的利益,并且在使該利益群體獲益的同時,會損害其他利益群體的利益。目前國內外學者研究表明:法律制度、股利分配政策、獨立董事制度、股權制衡等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利益侵占,但是沒有更多的文獻系統(tǒng)深入地探究債務融資對利益侵占的約束效應。實際上,融資工具本身就是公司治理工具,那么深入研究融資工具的治理效應,特別是債務融資對利益侵占的約束效應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正是本書欲達到的目的。全書內容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對債務融資與控股股東利益侵占約束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從理論上分析債務融資對利益侵占的約束效應,然后在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狀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基礎上,選取上市公司相關數(shù)據(jù),運用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方法和t檢驗法對上市公司債務融資的利益侵占約束效應進行檢驗。第二部分,對債務結構與利益侵占的文獻進行梳理,然后從理論上分析債務結構對控股股東利益侵占的約束作用,接著加入債務結構因素,對控股股東利益侵占模型(LLSV)進行改建,借此分析債務期限結構、債務布置結構以及債務優(yōu)先權結構三類債務結構對控股股東利益侵占的約束效應,并以存在直接控股關系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建立多元線性回9-J模型,檢驗債務期限結構、債務布置結構以及債務優(yōu)先權結構三類債務結構的利益侵占約束效應。第三部分,以少數(shù)所有權控制結構形成的最終控制人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為研究對象,梳理了終極控制人利益侵占的影響因素,分析債務結構對終極控制人利益侵占的約束作用,然后將債務結構與終極控制人特征兩個變量同時加入到控股股東利益侵占模型(LLSV)中,借此分析債務結構與終極控制人特征兩個變量對利益侵占的影響,并以存在終極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債務結構對終極控制人利益侵占的約束效應。第四部分,運用博弈方法,通過建立控股股東與債權人的博弈模型,對控股股東與債權人的利益沖突進行分析,并進一步考慮我國轉軌時期的經濟特征,對已建立的控股股東與債權人的博弈模型進行擴展和分析,為約束我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利益侵占,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機制,提供了一個綜合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