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總序
第一講 導言
一、國外對哲學通論的研究狀況
二、港臺對哲學通論的研究狀況
三、祖國大陸對哲學通論的研究狀況
四、為什么要開設《哲學通論》課程?
第二講 何為哲學?
一、哲學的產生
二、哲學概念的語境分析
三、知識與智慧
四、哲學研究的對象
五、哲學究竟是什么?
六、哲學究竟不是什么?
七、我的哲學觀
第三講 哲學的特質
一、哲學的時代性
二、哲學的民族性
三、哲學的階級性
第四講 哲學研究的領域
一、哲學的分類
二、哲學研究的基本領域
三、哲學研究的應用領域
第五講 哲學形態(tài)
一、哲學派別和哲學體系
二、哲學形態(tài)及其演變規(guī)律
三、哲學內容和哲學形式
第六講 哲學問題與哲學進步
一、前提性考察:是否有哲學問題?
二、科學問題與哲學問題
三、哲學問題的形態(tài)學分析
四、哲學是否有進步?
第七講 歷史與哲學
一、何謂歷史?
二、何謂哲學史?
三、如何重寫哲學史?
第八講 科學與哲學
一、科學與哲學的劃界
二、科學與哲學關系的歷史考察
三、科學與哲學關系的理論分析
四、正確認識和處理科學與哲學的關系
第九講 文學與哲學
一、文學與哲學的相同點
二、文學與哲學的劃界
三、文學與哲學的相互滲透
四、托爾斯泰《復活》的哲學分析
五、勞倫斯《查太萊夫人的情人》的哲學分析
第十講 哲學的終結
一、20世紀西方哲學的“死亡情結”
二、20世紀西方哲學的“終結意識”
三、現(xiàn)代性或歷史的終結與哲學的命運
……
第十一講 性別、種族與哲學
第十二講 哲學的方法
第十三講 哲學的價值
第十四講 哲學家的使命
第十五講 如何哲學?
附錄1:公共哲學課“教科書”之反思
附錄2:《倫敦大學哲學學習指導》
附錄3:哲學論辯練習題選
附錄4:西方著名哲學家簡介
附錄5:中國著名哲學家簡介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