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在極端情形下的思考
引言
第一章 緒論:歷史理論與歷史實在
第一節(jié) “范導性”與“構成性”
第二節(jié) “范導性的”歷史實在
一、歷史實在是一個理性概念
二、歷史實在對歷史理論的范導性作用
第三節(jié) “構成性的”歷史理論
一、歷史理論的對象不是歷史實在
二、歷史理論可以建構歷史實在的“同質連續(xù)性”
和“異質間斷性”內容
三、歷史實在是歷史理論的絕對預設
四、區(qū)分歷史理論與歷史的形而上學
五、歷史理論是“建構”歷史而不能“復制”歷史
第二章 問題結構:歷史理論的相對預設
第一節(jié) 對問題結構的一般性說明
一、問題結構是確定歷史研究對象時作出的相對預設
二、問題結構與理論內容之間的相關性:構成性原理
三、問題結構是先驗的觀念、認識形式
第二節(jié) 范導性的:歷史學家與問題結構的主觀性
一、問題結構的主觀性:包含客觀性的主觀性
二、范導性的主觀因素
第三節(jié) 構成性的:問題結構的功能
一、功能之一:確定歷史理論的界限
二、功能之二:導致歷史理論出現“理論空白”
“理論失明”
三、功能之三:決定歷史理論的連續(xù)性與間斷性
四、功能之四:問題結構與歷史理論的建構
第四節(jié) 一個例證:個人歷史傳記的問題結構
一、個人實在與歷史傳記的有限性
二、問題結構與傳記的有限性、理論空白
三、傳記的內在矛盾與歷史理論的進步
第三章 問題結構的兩種理想類型
第一節(jié) 連續(xù)性歷史理論的問題結構
一、兩個理論預設:同質的歷史主體與歷史時間
二、邏輯推論:動力論與目的論
三、連續(xù)性歷史理論的主要特征
第二節(jié) 一個例證:歷史進步論的問題結構
一、進步論的研究對象:連續(xù)性的歷史內容
二、進步論的兩個理論預設
三、從理論預設中推導出的理論內容
四、不同種類的進步論
五、歷史進步論的理論空白
……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