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廣斌(1924-1967),祖籍四川省忠縣,生于成都。他出身于中國的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在學習和生活中,他認識了一些身為共產黨員的學生干部,在他們的引導下,羅廣斌走上了革命道路。1948年他被國民黨特務逮捕而關入渣滓洞集中營。1949年11月27日在敵人大屠殺時從白公館越獄脫險。新中國建立后曾任“烈士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共青團重慶市委常委兼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長壽湖漁場場長及市文聯專業(yè)創(chuàng)作員。楊益言(1925- ),祖籍四川省武勝縣,生于重慶。楊益言從孩提時期開始,就耳聞目睹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掠奪我國的種種強盜行徑。在這種環(huán)境下,他從一個樸素的愛國主義少年成長為具有強烈追求民主進步思想的愛國青年學生。由于他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學生民主運動和進步活動,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囚禁。1949年11月重慶解放后,參加了重慶“一·二七遇難烈士追悼會”和“三·三一慘案紀念會”的籌辦工作。從1950年4月起在重慶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長、辦公室主任、常委等職。196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為四川省重慶文聯專業(yè)作家。1979年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1980年曾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