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落地唱書到百花盛開:越劇發(fā)展歷程
(一)小歌班時期(1906-1922)
1.從唱書班到小歌班
2.小歌班南派與北派
3.小歌班三進上海
(二)紹興文戲時期(1922-1938)
1.從小歌班到紹興文戲
2.男班的繼續(xù)發(fā)展
3.女班的崛起
(三)女子越劇時期(1938-1949)
1.孤島時期的三個女班
2.女子越劇改良
3.女子越劇改革
(四)發(fā)展繁榮時期(1949-1966)
1.越劇“三改”
2.兩次重要會演
3.男女合演的興起
(五)復蘇振興時期(1976-)
1.演員陣容以老帶新
2.演出劇目推陳出新
3.浙江“小百花”的崛起
貳 從三件頭到中性景片:越劇舞臺藝術
(一)越劇音樂
1.南調北調時期(1917-1937)
2.四工調時期(1923-1942)
3.尺調時期(1943-1949)
4.建國后(1949-)
(二)越劇表演
1.越劇表演的發(fā)展
2.越劇的角色行當
3.越劇表演的特點
(三)越劇舞美
1.越劇舞美的發(fā)展
2.越劇舞美的特征
叁 從呤哦南北調到流派紛呈:越劇唱腔流派
(一)旦角流派
1.袁派
2.傅派
3.王派
4.戚派
5.張派
6.呂派
7金派
(二)生角流派
1.尹派
2.范派
3.徐派
4.陸派
5.畢派
6.張派
肆 從唱書書目到創(chuàng)編新?。涸絼〗浀鋭∧?br /> (一)古裝戲
1.《珍珠塔》
2.《九斤姑娘》
3.《白蛇傳》
4.《盤夫索夫》
5.《碧玉簪》
6.《梁山伯與祝英臺》
7.《三看御妹》
8.《孟麗君》
9.《何文秀》
10.《盤妻索妻》
11.《西廂記》
12.《沙漠王子》
13.《山河戀》
14.《柳毅傳書》
15.《春香傳》
16.《追魚》
17.《紅樓夢》
18.《胭脂》
19《五女拜壽》
20.《陸游與唐琬》
(二)現(xiàn)代戲
1.《秋海棠》
2.《黑暗家庭》
3.《祥林嫂》
4.《浪蕩子》
5.《半籃花生》
6.《忠魂曲》
7.《教師日記》
8.《魯迅在廣州》
9.《金鳳與銀燕》
10.《孔乙己》
伍 從半職業(yè)藝人到名家輩出:越劇代表人物
陸 從小歌班到集團劇院:越劇主要團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