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第一章 劉禹錫的家世
一、匈奴族后裔
二、洛陽人
三、劉禹錫的父系
四、劉禹錫的母系
第二章 青少年學習時期
一、“少為江南客”
二、中唐江南經濟、政治、文化狀況
三、劉禹錫青少年時期的學習生活
第三章 踏上仕途與永貞革新時期
一、“弱冠游咸京”
二、“三登文科”,踏上仕途
三、入杜佑幕習文武之道
四、結交有識之士
五、永貞革新的核心人物
第四章 貶謫時期
一、揭示“順宗內禪”的真相
二、身處逆境,不忘“初心”
三、玄都觀題詩引起的風波
四、連州五年的業(yè)績
五、任夔、和二州刺史
第五章 回朝、再出及閑居東都時期
一、從洛陽召回朝廷
二、在黨爭中被排擠出朝
三、任蘇、汝、同三州刺史
四、追隨裴度,洛陽“殘春”
五、晚年的生活
第六章 政治思想
一、政治上的求實精神
二、從“甘露之變”看對宦官專權的態(tài)度
三、反對藩鎮(zhèn)割據
四、“人之道在法制”
五、任賢擇能的用人之道
六、政治革新的思想基礎:大中之道
第七章 哲學思想
一、劉禹錫寫作《天論》的緣由
二、萬物“乘氣而生”的自然觀
三、“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天人之辯
四、“數存而勢生”的規(guī)律觀
五、天命論產生的根源:“法弛”、“理昧”
六、“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的辯證法思想
七、“造形而有感,因感而有詞”的認識論
第八章 人生觀
一、百折不撓,自強不息
二、“蹈道心一,俟時志堅”
三、“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四、融合儒佛道,順應大潮流
五、“牡丹真國色”,“依依似君子”
第九章 文學思想與成就
一、“文章與時高下”
二、“詩者,其文章之蘊耶”
三、名副其實的“詩豪”
四、劉禹錫詩歌的藝術風格
五、劉禹錫詩歌的淵源
六、散文淵源與成就
第十章 劉禹錫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一、散文的影響
二、劉禹錫與晚唐詩人
三、劉禹錫在兩宋詩人中的影響
四、《竹枝詞》的貢獻及劉禹錫在宋以后的影響
五、劉禹錫詩在日本的傳播
附錄 劉禹錫年表
索引人名索引
文獻索引
詞語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