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工業(yè)技術理論/總述工程設計哲學:技術人工物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工程設計哲學:技術人工物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工程設計哲學:技術人工物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定 價:¥32.00

作 者: 潘恩榮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總論

ISBN: 9787500499886 出版時間: 2011-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0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技術是人利用自然最古老的方式,技術改變了自然的存在狀態(tài)。當技術這種作用方式引起人與自然關系的嬗變程度,達到人們不能立即做出全面、正確的反應時,對技術的哲學思考就納入了學術研究的領域。特別是一些新興的技術新領域,如生態(tài)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多媒體、醫(yī)療技術、基因工程等出現(xiàn),技術的本質(zhì)、技術作用自然的深刻性,都是傳統(tǒng)技術所沒有揭示的,技術帶來的社會問題和倫理沖突,只有通過哲學的思考,才能讓人類明白至善、至真、至美的理想如何統(tǒng)一。

作者簡介

  潘恩榮,1979年生,浙江溫嶺人,工科出身,先后攻讀浙江大學科學技術哲學專業(yè)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師從何亞平教授和盛曉明教授。攻讀博士期間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額資助,以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身份赴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UD)哲學系訪學一年,師從Peter Kroes教授,完成博士論文的研究與寫作。2009年4月起在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7月起在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工作。2009年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項目共6項。目前已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辨證法通訊》、《科學學研究》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十篇。研究興趣是工程設計哲學、技術方法論、工程倫理和TRIZ。

圖書目錄

PHlLOSOPHY OF TECHNULUGY:FROM EXTERNAL APPROACH TO INTERNALAPPROACH(PREFACE)技術哲學:從外在進路到內(nèi)在進路(序言)第一章 緒論 1.1 簡介 1.2 問題與當前進展 1.3 背景 1.4 研究預設 1.5 方法論 1.6 章節(jié)導讀第二章 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1 簡介 2.2 技術人工物的雙重屬性 2.3 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3.1 邏輯視角 2.3.2 認識論視角 2.3.3 本體論視角 2.3.3.1 隨附性理論 2.3.3.2 構成性理論 2.3.4 工程方法論視角 2.4 小結第三章 問題之難與研究進路 3.1 簡介 3.2 結構一功能的關系問題之難 3.3 可能的進路 3.3.1 TRIZ的五個發(fā)明等級 3.3.2 第三級的進路 3.3.3 第四級的進路 3.3.4 第五級的進路 3.4 實用進路 3.4.1 結構與功能關系的推理模型 3.4.1.1 解釋性關聯(lián)推理模型 3.4.1.2 類比推理模型 3.4.1.3 演繹推理模型 3.4.1.4 實踐性推理模型 3.4.2 人工物解釋理論 3.5 小結 第四章 問題域和解域:方法論辨析 4.1 簡介 4.2 經(jīng)驗轉(zhuǎn)向 4.2.1 轉(zhuǎn)向緣起 4.2.2 內(nèi)涵 4.2.3 理論基礎及預設 4.3 方法論選擇:結構化方法VS面向?qū)ο蠓椒? 4.3.1 結構化方法 4.3.2 面向?qū)ο蠓椒? 4.3.3 問題域與解域 4.4 小結 第五章 類函數(shù)方法 5.1 簡介 5.2 結構-功能的關系問題具體研究時的兩難境地 5.2.1 結構與功能的分離 5.2.2 結構與功能的混合 5.2.3 分離與混合的兩難 5.3 第三方描述策略 5.4 類函數(shù)方法 5.4.1 TRIz的矛盾沖突分離原理 5.4.2 對象與類 5.4.3 技術功能類函數(shù) 5.4.4 結構類函數(shù) 5.5 討論:問題域和解域之間 5.6 小結第六章 案例與模型 6.1 簡介 6.2 模具設計案例 6.2.1 案例選擇的因素 6.2.2 案例背景 6.2.3 案例:原創(chuàng)性的模具設計項目 6.3 案例分析 6.3.1 樣品模具的技術功能類函數(shù) 6.3.2 樣品模具的結構類函數(shù) 6.3.3 類函數(shù)模型 6.4 討論 6.4.1 與克洛斯的邏輯鴻溝模型比較 6.4.2 與萊德的功能分解方案比較 6.5 小結 第七章 模型拓展與標準檢驗 7.1 簡介 7.2 類函數(shù)模型:一般形態(tài) 7.3 解釋拓展 7.3.1 刀具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7.3.2 電子表的設計和使用 7.4 模型檢驗 7.4.1 解釋非充分決定性(uD)現(xiàn)象 7.4.2 解釋實現(xiàn)限制(RC)現(xiàn)象 7.4.3 解釋功能失靈(MF)現(xiàn)象 7.4 小結第八章 走向工程設計哲學 8.1 簡介 8.2 研究回顧 8.3 走向工程設計哲學 8.3.1 傳統(tǒng)分析哲學的進路(1998--2006) 8.3.2 還原的工程進路(2006--2007) 8.3.3 非還原的工程進路(2007--2009) 8.3.4 小結 8.4 可進一步研究的幾個問題 8.4.1 類函數(shù)模型的應用研究 8.4.2 工程方法論研究 8.4.3 功能失靈研究 8.4.4 關于實踐性推理的研究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