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在秦漢時期的中國社會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地位.曾經發(fā)生過堪與咸陽、長安等名城古都相媲美的歷史作用。特別秦孝公和商鞅在古櫟陽進行的變法,對秦國而言,是一次有著“浴火重生”壯麗與慘烈的獲取秦族文化新生的壯舉。大秦這只東飛西來的“鳳鳥”,以櫟陽為都,進行的歷時二十多年的變法,移風易俗,不僅改變了秦國,而且也改變了中國政治和文化的歷史走向,并且深重而長久地影響了整個世界。 此外,漢王朝的興起,也與臨潼有著淵源至深的文化關聯。且不說漢之封始于臨潼.漢王劉邦復出關中后以臨潼為都,單單要是沒有關中作為漢與楚爭戰(zhàn)天下的大后方,漢王劉邦要想戰(zhàn)勝項羽,恐怕要艱難得多。所以,如果說臨潼是漢王朝的發(fā)祥地,是漢民族的發(fā)祥地,是中華龍的飛騰之地,也無可厚非。 然而,對于這一點,史學界的認識是很不到位,甚至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本書的寫作正是為了把臨潼的史學地位彰顯出來,并在一開始專門對秦國的秦族時代做了一個粗線條的勾勒,讓讀者朋友首先對秦人立國前和立國后的最初階段的生存 在關于秦族、秦國、秦王朝的史學述事和民間評說里,似乎有一個定性式的觀點,即秦人是一個粗鄙無文的野蠻民族,秦國的崛起靠的是殘酷野蠻的軍事征服,秦王朝是一個由暴君統治著的暴力社會,總之,秦人、秦國、秦王朝乏善可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