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2 極限平衡理論
2.1 概述
2.2 背景和歷史
2.3 方法的基礎
2.4 通用極限平衡法
2.5 條間作用力函數(shù)
2.6 滑面形狀
2.7 應力分布
2.8 極限平衡力和應力
2.9 普遍Janbu法
2.10 缺少的物理學
2.11 其他局限性
2.12 滑動面形狀
2.13 滲透力
2.14 結論
3 安全系數(shù)法
3.1 概述
3.2 通用極限平衡法(條分法)
3.3 普通條分法或Fetlenius法
3.4 Bishop法
3.5 簡化Janbu法
3.6 Spencer法
3.7 Morgenstem-Price法
3.8 美國陸軍工程師團法
3.9 Lowe-Karafiath法
3.10 Sarma法
3.11 通用Janbu條分法
3.12 基于有限元應力的方法
3.13 基于有限元應力方法的說明
3.14 合適方法的選擇
3.15 水位驟降的邊坡穩(wěn)定分析方法
4 滑面形狀
4.1 簡介和背景
4.2 關于圓弧滑動的格柵半徑
4.3 復合滑動面
4.4 完全指定滑面法
4.5 框定滑動面
4.6 剪入口和剪出口的指定
4.7 優(yōu)化
4.8 自動搜索
4.9 土體強度的影響
4.10 拉裂縫和剪出映射角
4.11 物理許可
4.12 無效的滑面和安全因素
4.13 小結
5 模型幾何
5.1 概述
5.2 區(qū)域
5.3 條塊離散化
5.4 地表線
5.5 張裂線
5.6 集中點荷載
5.7 積水區(qū)域
5.8 表面附加荷載
6 GeoStudio中的函數(shù)
6.1 樣條函數(shù)
6.2 線性函數(shù)
6.3 分段函數(shù)
6.4 對含水量函數(shù)的解析曲線擬合
6.5 附加函數(shù)
6.6 空間函數(shù)
7 材料強度
7.1 概述
7.2 莫爾.庫侖模型
7.3 空間莫爾.庫侖模型
7.4 不排水強度模型
7.5 無強度模型
7.6 非貫穿模型(基巖)
7.7 雙線性模型
7.8 通用數(shù)據(jù)點包絡線
7.9 各向異性強度模型
7.10 各向異性函數(shù)強度模型
7.11 強度是深度的函數(shù)
7.12 摩擦.不排水組合強度模型
7.13 SHANSEP或強度=_廠(上覆壓力)模型
7.14 Hoek-Brown模型
7.15 非飽和抗剪強度
7.16土的容重
7.17 其他土體參數(shù)
8 孔隙水
8.1 概述
8.2 水位面
8.3 R系數(shù)
8.4 B-bar系數(shù)
8.5 空間函數(shù)的孔隙水壓頭
8.6 負孔壓
8.7 有限元計算壓力
8.8 推薦練習
9 加筋和結構組件
9.1 概述
9.2 有關橫向集中荷載的基本原理
9.3 錨桿
9.4 土釘
9.5 土工織物
9.6 擋墻飾面
9.7 樁和銷釘
9.8 板樁墻
9.9 深層失穩(wěn)
9.10 緩解數(shù)值困難
9.11 基于有限元應力場的方法
……
10 地震和動力穩(wěn)定性
11 概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12 示例說明
13 基礎理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