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1887-1948),生于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美國女人類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德日敗局已定,美國需要根據日本的情況制定具體的政策,于是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國政府,收集各項資料,完成了這份報告,并在報告中闡述自己的推斷。戰(zhàn)爭結束后,美國的決策與她的推斷意見一致,她準確的預見是本書亮點之一。她在大學期間學習的是英國文學,1919年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從事人類學研究,師從于二戰(zhàn)前最偉大的人類學家之一——弗蘭茨·博厄斯(FranzBoas,1858-1942),1923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她于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ofCulture,1934年)一書,1940年完成《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andPolitics)一書,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其中對日本的研究——《菊與刀》一書的貢獻最大。二戰(zhàn)結束后,她繼續(xù)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新渡戶稻造(1862-1933),國際政治活動家、農學家、教育家。曾擔任國際聯(lián)盟副事務長,也是東京女子大學的創(chuàng)立者。他是從1984年到2004年間流通使用的日本銀行券5000日元的幣面人物?!段涫康馈肥瞧渥顬橹囊徊恐?,他本人也因此成為日本精神和倫理學的權威。在日本有不可戰(zhàn)勝的武士之稱的兵法家,在三十歲之前就與人決斗過六十余次,從無失敗,晚年,將其一生對兵法鉆研的心得整理成《五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