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是西晉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昊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三國志》全書一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度龂尽肺涣兄袊糯氖酚涊d時間順序第四位,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 《三國志》善于敘事,文筆簡潔,剪裁得當。后人認為在記載三國歷史的史書中,獨有陳書可以同《史記》、《漢書》相媲關。南朝人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篇中講:“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唯陳壽《三國志》,文質辨洽,荀(勖)、張(華)比之(司馬)遷、(班)固,非妄譽也?!边@就是說,那些同類史書不是立論偏激,根據(jù)不足;就是文筆疏闊,不得要領。只有陳壽的作品達到了內容與文字表述的統(tǒng)一。 《三國志》在選材上比較考究典型。裴松之《三國志注》記漢魏交替之際的表奏冊詔有20篇之多,陳壽在《三國志·文帝紀》中,只用一篇l73字的冊命就把這件大事寫出來。對孫策之死,舍棄《搜神記》等書上的妄誕傳說,只記孫策為許貢的刺客所擊殺。這些都反映了他對史實認真考訂,慎重選擇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