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研究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研究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研究

定 價:¥35.00

作 者: 高秀昌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理論

ISBN: 9787301177778 出版時間: 2010-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16開 頁數(shù): 28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研究》首次對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思想作了比較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研究,著重考察了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詳細分析了他的哲學史方法論與其哲學觀、哲學史觀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揭示其價值和意義。

作者簡介

  高秀昌,1962年生,河南鄧州人。1986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哲學系,2000~2003年在南開大學哲學系,師從方克立教授,攻讀中國哲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現(xiàn)代哲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馮友蘭學術研究會理事,河南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老莊道家研究、馮友蘭哲學思想研究以及20世紀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著有《哲人的智慧》(1995)、《道家雙峰》(合著,2001),注譯有《莊子》(合著,2006)、《墨子》(2007),編有《馮友蘭學記》(合編,1995)、《舊邦新命——馮友蘭研究》(1999)等。

圖書目錄

現(xiàn)當代新儒家研究叢書總序
自序
第一章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初步提出——從《天人損益論》到《人生哲學》
一 《天人損益論》的哲學史方法論思想
1.哲學觀
2.哲學史觀
3.哲學史研究方法
二 《人生哲學》的哲學史方法論思想
1.哲學觀
2.哲學史觀
3.哲學史研究方法
三 余論
第二章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真正確立——兩卷本《中國哲學史》
一 《中國哲學史》時期的哲學觀
1.哲學的內(nèi)容與范圍
2.哲學的性質(zhì)
3.哲學的功用、價值
二 《中國哲學史》時期的哲學史觀
1.兩種“哲學史”
2.哲學史的目的和任務
3.中國哲學史分期
三 《中國哲學史》時期的哲學史方法論
1.“鉆研西洋哲學”
2.“搜集哲學史料”
3.“詳密規(guī)劃跡團”
4.“探索時代背景”
5.“審查哲人身世”
6.“評述哲人之哲學”
第三章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轉(zhuǎn)型與深化——“貞元六書”
一 新理學時期的哲學觀與哲學史觀
1.新理學時期的哲學觀
2.新理學時期的哲學史觀
二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變革與深化
1.“照著講”與“接著講”
2.“正的方法”與“負的方法”
第四章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改造與拓展——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新編試稿》
一 馮友蘭所接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1.哲學是改變世界的實踐哲學
2.從“科學的哲學史”到中國哲學史
二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拓展
1.邏輯和歷史的統(tǒng)一
2.觀點和資料的統(tǒng)一
3.“抽象繼承法”
第五章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反思與綜合——七卷本《中國哲學史新編》
一 馮友蘭晚年的哲學觀
1.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
2.哲學的方法:理論思維
3.哲學的功用:鍛煉人的理論思維能力,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4.辯證法的實質(zhì):“和”
5.余論
二 馮友蘭晚年的哲學史觀
1.關于哲學史
2.關于中國哲學史
三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綜合
1.馬克思主義方法
2.哲學思潮研究方法
3.“學院式”研究法與“書院式”研究法
4.“雙譯”法
5.余論
第六章 結(jié)語:對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總結(jié)及進一步思考
一 對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總結(jié)
二 對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進一步思考
1.“中學西范”依然是治中國哲學史的基本模式
2.中國哲學史研究應以人文主義方法為主導
3.中國哲學史研究應充分運用邏輯分析方法
4.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的“綜合創(chuàng)新”
附錄一 “抽象繼承法”研究
附錄二 馮友蘭論孔子
附錄三 哲學家的哲學史與哲學史家的哲學史——對馮友蘭“三史”的一點比較
附錄四 馮友蘭先生重寫《中國哲學史》簡評
附錄五 論馮友蘭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兼評馮友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援引與創(chuàng)新
馮友蘭學行年表
參考文獻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