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對“象征”的研究起步很早。在古希臘時期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文本中就可看到象征理論的萌芽;中世紀,隨著“象征”在宗教活動尤其是宗教藝術中的廣泛應用,“象征”開始較頻繁地進入理論視閾,“象征釋經學”即是一例。18-19世紀,包括康德、黑格爾等人都對象征研究做出了貢獻,促進了象征理論研究的繁盛。20世紀象征研究進一步伸展到宗教學、人類學、心理學、語言符號學、結構主義、藝術學等眾多領域。不過迄今為止,西方學界系統(tǒng)勾勒西方象征理論研究史的著作和較為全面地考察“象征”美學性質的著作尚未看到。國內對西方象征理論的研究最早出現(xiàn)在20世紀初,主要是對法國象征主義文學及其理論的介紹。20世紀80年代,象征研究再度涌現(xiàn),但側重于以“象征”為理論主線來構建文藝學體系。近年來,一些學者側重于從民俗學、神話學角度將象征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加以研究,他們雖借鑒了西方理論,但側重于分析中國的象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