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國際漢學研究應當如何發(fā)展,有待大家磋商討論。以我個人的淺見,歷史的研究與現實的考察應當并重。國際漢學研究不是和現實脫離的,認識國際漢學的現狀,與外國漢學家交流溝通,對于我國學術文化的發(fā)展以至于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曾經提議,編寫一部中等規(guī)模的《當代國際漢學手冊》,使我們的學者便于使用;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組織出版《國際漢學年鑒》。這樣,大家在接觸外國漢學界,不會感到隔膜,閱讀外國漢學作品,也就更容易體味了。必須指出的是,國際漢學有著長久的歷史,因此現實和歷史是分不開的,不了解國漢學的歷史傳統,終究無法認識漢學的現狀。我們已經有了不少國際漢學史的著作及論文。實際上,公推為中國最早的漢字史專書,是l949年出版的莫東寅《漢學發(fā)達史》,盡管是通史體裁,也包含了分國的篇章。這本書最近已有經過??钡男掳?,大家容易看到,盡管只是概述性的,卻使讀者能夠看到各國漢學互相間的關系。由此可見有組織、有系統地考察各國漢學的演進和成果,將之放在國際漢學整體的背景中來考察,實在是更為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