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
第一講
美學被排除在從古希臘到18世紀(“哲學”)的有關真理性問題之外。康德引發(fā)的轉折。謝林與海德格爾的《藝術作品》文論。真理性問題在陳述句中的定位與藝術的真理性依據的復歸
第二講
現代派中審美真理性問題復歸的進一步論證:阿多諾。早期浪漫主義真理性問題的來歷及其康德和康德之前的理論基礎?!胺此寂袛嗔?br />第三講
康德對萊布尼茨和沃爾夫學院派哲學的闡釋,特別是對鮑姆加登《美學》的闡釋
第四講
開始閱讀《判斷力批判》?!睹赖姆治稣摗罚鸿b賞判斷的質(無概念,無利害)
第五講
鑒賞判斷在主體間能普遍化的其它原因。從關系的角度看鑒賞判斷(無目的的無目的性)
第六講
鑒賞判斷的“方式”。鑒賞判斷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中介角色。作為自由象征的美。美學的原理候補資格和“審美理念”不可窮盡的豐富意義
第七講
席勒關于愛的美學及其向康德二元論的倒退
第八講
美作為康德體系中兩個支柱之間的橋梁。席勒和弗·施萊格爾闡述美的客觀性的失敗
第九講
荷爾德林和謝林對康德和席勒二元論的超越,并且把美學捧頌為“同時是哲學唯一真實和永恒的法理和文獻
第十講
絕對和藝術:《先驗唯心論體系》的美學思想。藝術觀作為人意識中的最高境界
第十一講
謝林在同一哲學時期向“絕對唯心主義”的轉變。《藝術哲學》和審美的最終論證要求的相對化。“同一”說法的含義及其從言論結構中的發(fā)展。藝術持續(xù)的真理性要求
第十二講
《藝術哲學》“普通部分”的結構與展開
第十三講
《藝術哲學》“特殊部分”概觀。以謝林的音樂哲學為例。轉調與節(jié)奏。自然美與藝術美。唯心主義哲學與早期浪漫主義哲學及其風格的區(qū)別
第十四講
第十五講
第十六講
第十七講
第十八講
第十九講
第二十講
第二十一講
第二十二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