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是關于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是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掌握必備的社會科學知識,特別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對于人們正確認識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提高道德素養(yǎng)和精神境界是十分重要的。但社會科學的力量不僅取決于社會科學本身的價值,關鍵是取決于這些科學知識是否被傳播,以及傳播的速度與廣度。因為無論是自然科學知識還是社會科學知識,只有為群眾所接受、所掌握、所運用,才能產生物質力量。這就需要加強社會科學普及工作,根據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運用易為公眾所理解、接受、參與的方式方法,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傳播渠道,推動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的普及和傳播,提高公眾人文素養(yǎng),幫助公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這是各級社科聯(lián)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 加強社會科學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需要有為干部群眾所喜聞樂見的通俗讀物。好的社會科學通俗讀物其社會價值不可低估。當年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在社會上產生較大反響,毛澤東高度評價該書寫得“相當深刻,:。在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頻繁,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特征更加明顯,大眾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的新時期,要把抽象的基本原理、專業(yè)知識和科學方法等寫成生動有趣、實用通俗的科普讀物,在介紹和闡發(fā)科學知識中融入人文教育、人文關懷,為公眾喜聞樂見并非易事。這就需要各級社科聯(lián)組織高度重視社會科學普及工作,堅持不懈地抓好社會科學普及讀物的策劃、創(chuàng)意、扶持工作,多動腦筋、多想辦法,組織動員更多的社會科學工作者投身于社會科學普及讀物的創(chuàng)作編寫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