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本序
譯者的話
序
1 用水趨勢和需水預測技術
1.1 緒論
1.2 大方向
1.3 人均用水量
1.4 影響用水的因素
1.5 用水量微觀成分
1.6 用水趨勢和節(jié)水潛力
1.7 需求預測技術
1.8 結論
1.9 致謝
1.10 參考文獻
2 雨水集蓄系統(tǒng)的技術、設計與應用
2.1 概述
2.2 雨水集蓄系統(tǒng)的背景與應用
2.3 雨水集蓄系統(tǒng)的種類與組成
2.4 雨水集蓄系統(tǒng)的集水能力
2.5 雨水水質
2.6 討論
2.7 參考文獻
3 了解生活灰水處理
3.1 概述
3.2 困惑與爭論
3.3 生活灰水特征
3.4 標準的失誤
3.5 風險評估
3.6 結j侖
3.7 參考文獻
4 節(jié)水產品
4.1 前言
4.2 節(jié)水產品的分析框架
4.3 可行的技術;分類分析
4.4 效率與回用、集雨的對比
4.5 結論
4.6 參考文獻
5 節(jié)水和排水系統(tǒng)
5.1 引言
5.2 污水管中的水流和污染負荷
5.3 對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壓力
5.4 節(jié)水措施對于排水系統(tǒng)于支管以及污水處理廠的潛在影響
5.5 結論
5.6 參考文獻
6 水系統(tǒng)的生命周期與回彈效應簡介
6.1 概述
6.2 生命周期思維
6.3 生命周期評價與水系統(tǒng)
6.4 回彈效應
6.5 結論
6.6 參考文獻
7 配水管網中的水損失管理策略研究
7.1 概述
7.2 了解整個系統(tǒng)網絡
7.3 處理真實水損(跑漏水)
7.4 滲漏管理
7.5 技術和設備
7.6 結論
7.7 參考文獻
8 發(fā)展中國家的需求管理
8.1 引言
8.2 需求管理
8.3 間歇供水
8.4 水損失
8.5 水費、水價與水計量
8.6 節(jié)水器具改造
8.7 污水回用
8.8 機構能力
8.9 公眾意識
8.10 發(fā)展中國家的需求管理項目
8.11 結論
8.12 參考文獻
9 英國節(jié)水和再生水利用的驅動力和障礙
9.1 引言
9.2 三個主要驅動力
9.3 節(jié)水與再生水利用措施
9.4 政府和監(jiān)管機構的驅動力與障礙
9.5 地方主管部門
9.6 水務公司
9.7 私營咨詢公司
9.8 建筑師、開發(fā)商與規(guī)劃者
9.9 教育與研究界
9.10 制造業(yè)
9.11 用水戶
9.12 結語
9.13 參考文獻
10 需水管理經濟學分析
10.1 概況
10.2 經濟學評估
10.3 實際應用
10.4 結論及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1 英格蘭與威爾士高效用水法律法規(guī)
11.1 概述
11.2 取用水
11.3 公共供水組分
11.4 新近立法
11.5 結論和展望
11.6 討論
11.7 結論
11.8 參考文獻
12 消費者對節(jié)水政策的反應
12.1 引言
12.2 節(jié)水之態(tài)度與反應
12.3 污水回用之態(tài)度與反應
12.4 需求管理之外
12.5 總結:關于能力建設的一些評論
12.6 參考文獻
13 需水管理的決策支持工具
13.1 引言
13.2 決策支持系統(tǒng)
13.3 需水預測工具
13.4 需水削減策略實施支持工具
13.5 系統(tǒng)層次需水管理支持工具
13.6 談判工具
13.7 總結及未來發(fā)展趨勢
13.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