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迎接中國城市營建史研究之春天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城市思想體系與《管子》及其城市思想
第二節(jié) 研究方法與相關界定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幾個界定
第二章 《管子》城市思想形成的時代和社會背景
第一節(jié) 桓管霸業(yè)
第二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經濟大發(fā)展
第三節(jié) 田齊政權的要求
第四節(jié) 戰(zhàn)國的時代風云
第五節(jié) 士階層的涌現
一、來源于基層
二、形成于游離
三、發(fā)展于集中
第六節(jié) 稷下學宮
一、政治職能
二、學術職能
三、特點
第三章 關于《管子》一書
第一節(jié) 作者、成書年代及派別
第二節(jié) 孕育《管子》的地理概況
一、齊之疆域
二、齊的氣候、地理條件及特征
第三節(jié) 齊的文化區(qū)間
一、根文化區(qū)——海岱之區(qū)
二、部族文化的分與合
三、一個典型現象——齊、魯文化的比較
第四節(jié) 《管子》產生的文化淵源
一、東夷土著文化
二、夷夏互融
三、商文化的載體
四、周之封齊
五、齊文化對于《管子》的意義
第四章 《管子》營國(城市管理)思想
第一節(jié) 《管子》指導思想
一、因與應的營國(城)之道
二、以發(fā)展經濟為主旨富其國(城)
三、以人為本安民心
第二節(jié) 《管子》營國思想的內容
一、禮法并重的政治管理思想
二、農業(yè)思想
三、經濟實施方略——輕重學
四、發(fā)展工商業(yè)
五、賦稅制度
六、軍事制度
第五章 《管子》營城(城市規(guī)劃)思想
第一節(jié) 《管子》營城思想概述
第二節(jié) 《管子》中的城市地理學思想
一、城市的地域選定
二、城市的分布
三、城市結構與功能
四、城市的規(guī)模
第三節(jié) 《管子》中的城市社會學思想
第四節(jié) 《管子》中的城市生態(tài)學思想
一、地宜論
二、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
第五節(jié) 《管子》中的城市水文學思想
一、水文概念
二、城市水利
第六章《管子》營城思想是東周前三千年城市建設經驗的結晶
第一節(jié) 溯源于考古成就
一、關于“城址”
二、在考古資料中可探源的方面
第二節(jié) 聚落時期的建設經驗是對《管子》營城思想產生影響的初級階段
第三節(jié) 史前城址
第四節(jié) 夏商西周時期城址
第七章 臨淄城——《管子》城市思想指導下的實踐和《管子》城市思想的實證
第一節(jié) 齊都臨淄概述
第二節(jié) 臨淄中的營城思想
一、擇地營城
二、水利工程
三、城防
四、城市規(guī)模與分區(qū)
五、居住區(qū)
六、商業(yè)區(qū)
第八章 《管子》與《周禮》城市思想之比較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兩者的內容比較
一、具體內容的分類比較
二、內容比較之小結
第三節(jié) 兩者的差別
第四節(jié) 兩者的共同點
第五節(jié) 兩者的成因
一、《管子》城市思想的形成
二、《周禮》城市思想的形成
第六節(jié) 兩者對后世都、城建設的影響
一、明南京
二、明清成都
三、比較
第九章 《管子》城市思想對后世的影響
第一節(jié) 綜述
一、實用性原則
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策略
第二節(jié) 南宋臨安
第三節(jié) 宋元泉州
第四節(jié) 隋江都與唐揚州
第五節(jié) 明清贛州
第十章 從地方志中看《管子》城市思想
第一節(jié) 汀州古城
一、建置沿革
二、山川形勝
三、水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
四、汀州城之經營
五、汀州城之城市思想總結
第二節(jié) 廣州府城及縣城
一、建置沿革
二、府城形勝
三、各城之經營
四、各城之城市思想總結
第三節(jié) 潮州府城及縣城
一、歷史沿革與建置
二、府城山川形勢
三、各城之經營
四、各城之城市思想總結
第四節(jié) 歸德府城
一、建置沿革
二、形勢
三、經營
四、解讀
第十一章 《管子》中的城事防御思想
第一節(jié) 日常管理與維護
一、水利設施的管理與維護
二、城墻的維護
第二節(jié) 軍事防御
一、守之君、守之將、守之士、守之具
二、城之守
三、守城實例
結語
圖錄
表錄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