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20世紀60年代生人。曾在沈陽、拉薩、北京等地做過教師、記者、編輯。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寫散文、小說等,有些實驗傾向。這時期的作品為短篇小說集《全世界都8歲》、中篇小說集《一個閑散之人的閑散》、散文集《出賣陽光》、長篇小說《所謂先生》。90年代末以來,主要創(chuàng)作以情感沖突為線索的長篇小說,有暢銷傾向。這時期代表作為《渴望激情》《比如女人》《愛情句號》《別戀》。幾年前轉向非小說寫作,有反思傾向。作品有電影藝術評論《安東尼奧尼猜想及其他》《不想長大》。筆名皮皮,起因于喜歡瑞典女作家林格倫的長篇童話《長襪子皮皮》,借用此名,也許因此也借到一些皮皮的勇氣。創(chuàng)作原則:真誠,富于變化。真誠,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基礎;變化,是藝術家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理由。作品特點:憂傷地寫情感創(chuàng)傷,幽默地寫世態(tài),含淚寫童年,盡量放松寫其他……作者最滿意的作品:((不想長大》和《所謂先生》,沒有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