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學科性質和特點
二、培養(yǎng)目標、知識結構、授課體系
三、研究內容
第一章 概念、范疇、方法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點
第一節(jié) 綜論
一、有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幾個概念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范疇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點和發(fā)展階段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jié) 專題研究
一、近代中國主流價值觀念的嬗變:馬克思主義取代傳統文化之因
二、中國人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
三、從啟蒙到革命——陳獨秀、李大釗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歷程
四、馬克思主義旗幟在中國的樹立
五、馬克思主義初步研究和運用
六、在三大論爭中捍衛(wèi)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七、在文化論戰(zhàn)中闡釋馬克思主義
八、中國共產黨人早期對民主革命政權的認識
第三節(jié) 學習和研究建議
一、學習建議
二、研究建議
【思考題】
【建議閱讀文獻】
第二章 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與中國革命
第一節(jié) 綜論
一、20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初的毛澤東與毛澤東思想研究
二、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研究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第二節(jié) 專題研究
一、毛澤東思想的中國文化起源
二、五四思潮和青年毛澤東的思想轉變
三、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文化
四、中國共產黨的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
五、人民民主的理論與實踐
六、“百家爭鳴”口號的提出與實踐
第三節(jié) 學習和研究建議
一、學習建議
二、研究建議
【思考題】
【建議閱讀文獻】
第三章 第二次歷史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現代化
第一節(jié) 綜論
一、鄧小平理論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科學發(fā)展觀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第二節(jié) 專題研究
一、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
二、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現代化
三、鄧小平理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四、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理論的繼承發(fā)展
五、走向21世紀的中國共產黨
六、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七、科學發(fā)展觀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
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價值
九、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十、新中國的創(chuàng)新歷程與經驗
十一、改革開放與走向世界
十二、跨學科研究與新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學習和研究建議
一、學習建議
二、研究建議
【思考題】
【建議閱讀文獻】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