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了那么多教育心理學的教材,為什么我們還要在這許多本土的、翻譯的教育心理學教材之后再寫一本教育心理學的教材呢?在開始《教育心理學》的寫作之前,我們曾就所從事的本科與研究生教學進行過多次討論,討論如何在課堂上更有效地講述,以使我們的學生有更大的收獲;討論哪一本教材是最好的教材,既有并13于講授也有助于學生的自學;我們也曾無數(shù)次地在進行教育心理學的講座之后被充滿學習渴望的中小學老師問及推薦一本適合于教師閱讀的讀本。誠然,在過去30年中,我們曾讀到過許多優(yōu)秀的教材,近幾年來,特別是2005年以來,許多出版社也出版了翻譯的國外優(yōu)秀的教育心理學教材。但是,國內的優(yōu)秀教材大多是2000~2005年左右出版的,教育心理學發(fā)展很快,教育教學實踐不斷向我們提出新的問題,教育心理學研究也不斷產生更好的研究成果。近幾年來,教育心理學研究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特點,隨著研究工具、研究手段以及統(tǒng)計測量的改進,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理念發(fā)生了變化,所研究的問題越來越接近教育教學實踐,致力于解決人類課堂情境中的心理學問題,注重采用生態(tài)化、多因素方法,從環(huán)境與個體交互作用的視角審視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在教育心理學理論建構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獲得長足發(fā)展,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較早出版的這些教材沒有也不可能收集這些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并以系統(tǒng)的形式呈現(xiàn)在教材里。近幾年出版的國外著名大學心理系使用的教育心理學教材在編寫體例、語言形式上會生動活潑許多,但是由于閱讀習慣、條理性等問題,特別是文化與教育情境的差異而難以被我們在教學中直接采用。由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萌生了編寫教育心理學教材的愿望。時逢我校要出版一套教師教育教材,其中一本便是《教育心理學》,使得我們編寫這《教育心理學》的愿望得以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