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文學文學理論日本詩經(jīng)學史

日本詩經(jīng)學史

日本詩經(jīng)學史

定 價:¥45.00

作 者: 王曉平 著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叢編項: 列國漢學史書系
標 簽: 文學理論

ISBN: 9787507734263 出版時間: 2009-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4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日本流傳至今最古的文章,一般認為是《宋書·蠻夷傳》所載倭王武(雄略天皇)致劉宋順帝的表。在這篇文章中已經(jīng)引用《詩經(jīng)》的詩句??梢哉f《詩經(jīng)》是最早傳人日本的一批典籍之一,它在東瀛傳播與接受研究的歷史,超過了一千四百年。那么,這一千多年中,日本學人是用什么本子來研讀《詩經(jīng)》的?他們從《詩經(jīng)》中讀出了什么?讀完以后,他們又做了什么?他們做的這些事情,對日本文學、日本文化起過些什么作用嗎?20多年來,這些問題一直在作者的腦海中縈繞。本書就是根據(jù)作者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所作的札記寫成的。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時間中,日本讀誦過《詩經(jīng)》的學人可謂不計其數(shù),然而,那些在《詩經(jīng)》學史上留下姓名的人,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不過三百人。日本上代(古代)、中古、中世紀時代的《詩經(jīng)》學,是靠世襲的儒者父傳子(或養(yǎng)子)、子傳孫這樣的“單傳”延續(xù)下來的,到了江戶時代,寺子屋、學塾等民間儒學也發(fā)揮了傳播詩經(jīng)學的作用。近現(xiàn)代以來,《詩經(jīng)》才進入面向公眾的現(xiàn)代學術(shù)領(lǐng)域。在這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產(chǎn)生于與中國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也就形成了諸多特色。唐代韓愈說過:“《詩》正而葩”,故《詩經(jīng)》又稱“葩經(jīng)”。美麗的《詩經(jīng)》得到歷代詩人的喜愛。然而,由于它屬于早已遠逝的古樸世界,距離人們的生活已經(jīng)相當遼遠,使得人們很難確切捕捉詩句后面的情意密碼,《詩經(jīng)》也就變成了一部謎一樣的難解之書。也正是因為如此,今天的學子在選擇研究對象的時候,很容易因它“投入多,產(chǎn)出少”而退避三舍。確實,《詩經(jīng)》主要不屬于那些喜愛在接踵摩肩、熱氣騰騰的鬧市中東張西望、前簇后擁的人,而更多地屬于那些在山林小路里采藥拈穗、在荒灘野外聆聽山歌,或在海灘上拾貝觀潮的人。

作者簡介

  王曉平,出生于四川省開江縣。曾任日本文部省共同利用機構(gòu)日本國際文化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帝塚山學院大學人間文化學部教授,并先后在福岡大學文學部、立命館大學經(jīng)濟學部、茨城基督教大學文化學部任教?,F(xiàn)任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著有《近代中日文學交流史稿》、《佛典志怪物語》、《亞洲漢文學》、《梅紅櫻粉——日本作家與中國文化》、《唐土的種?!毡緜餮艿姆鸾坦适隆贰ⅰ哆h傳的衣缽——日本傳衍的佛教文學》、《日本中國學述聞》、《東亞文學的對話與重讀》、《智水仁山——中日詩歌自然意象對談錄》(合著)、《中國文學在日本》(合著)、《國外中國文論研究》(合著)等,譯著有《唐詩語匯意象論》(合譯)、《日本詩歌的傳統(tǒng)——七與五的詩學》(合譯)。主編《二十世紀國外中國文學研究》、《東亞詩學與文化互讀》及大型學術(shù)叢書《日本中國學文萃》、《人文日本新書》。

圖書目錄

日藏《詩經(jīng)》文獻書影
前言
第一章 《毛詩》寫本促成的文化傳遞
一、漢字文化圈的寫本文化與《詩經(jīng)》傳播
(一)遣唐使接觸的《詩經(jīng)》寫本文化
(二)寫經(jīng)所里的《詩經(jīng)》寫本
(三)學制、學風與寫本傳存
二、《詩經(jīng)》日藏寫本的傳承與接受
(一)日本多存寫本的原因
(二)中日藏書傳統(tǒng)異同
(三)《詩經(jīng)》寫本流布經(jīng)緯
(四)日本講經(jīng)中的《詩經(jīng)》
三、《詩經(jīng)》日藏古本的文獻學價值
(一)考經(jīng)文
(二)考《傳》、《箋》、《疏》佚文
(三)考各本虛字之增刪
(四)知定本前后俗本之舊貌
(五)考《毛詩》及三家詩散佚著述佚文
(六)考六朝初唐俗文異文
(七)明辨體式
 四、《詩經(jīng)》日藏寫本的比較文學考察
(一)東亞寫本的文化蘊涵
(二)詩說異同與類比當否
(三)考審美觀念與思考樣式的烙印
(四)詩學傳統(tǒng)對詩經(jīng)說的影響
(五)詩說真?zhèn)闻c彼此關(guān)聯(lián)
五、日本古代的“詩經(jīng)現(xiàn)象”
(一)語言文學中的《詩經(jīng)》元素
(二)義疏模式與學人的藝術(shù)實踐
(三)藝術(shù)與思想中的《詩經(jīng)》潛影
(四)人名與物名中的《詩經(jīng)》記憶
第二章 清原詩經(jīng)學
一、宋學《詩經(jīng)》研究的東漸
(一)日本經(jīng)學的家學淵源和《毛詩抄》
(二)《毛詩抄》的版本與研究
(三)《毛詩抄》中宋元新注的位置
(四)詩趣與詩學之趣的傳遞
二、靜嘉堂所藏《毛詩鄭箋》古抄本考
(一)清原家學的毛詩學和《毛詩》授課
(二)久原本和靜嘉堂本
(三)靜嘉堂本??斌w例
(四)清原宣賢??迸e隅
(五)靜嘉堂本《毛詩鄭箋》與唐宋詩經(jīng)學
第三章 明清詩經(jīng)學與江戶時代的《詩經(jīng)》研究
一、諸學派的《詩經(jīng)》研究
(一)江戶時代的文化教育與明清詩經(jīng)學的東傳
(二)朱子學派的《詩經(jīng)》研究
(三)古學派的《詩經(jīng)》研究
(四)陽明學派的《詩經(jīng)》研究
(五)折衷學派的《詩經(jīng)》研究
(六)名物研究
(七)《韓詩外傳》研究
 二、江戶隨筆中的《詩經(jīng)》研究
  ……
第四章 詩經(jīng)論、詩論,歌論與俳論
第五章 《詩經(jīng)》與日本文學
第六章 《詩經(jīng)》的異文化變奏
第七章 近視代《詩經(jīng)》研究的諸問題
第八章 《詩經(jīng)》文化學闡釋的得與失
第九章 《詩經(jīng)》的重寫
第十章 日本詩經(jīng)學與國際學術(shù)的互動
結(jié)語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