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古代史遼金元史學研究

遼金元史學研究

遼金元史學研究

定 價:¥25.00

作 者: 吳鳳霞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隋唐宋元金史

ISBN: 9787500483533 出版時間: 2009-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26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10~14世紀中期是中國多民族國家歷史演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反映這一時期歷史文化內(nèi)容的遼金元史學內(nèi)涵豐富。從遼、金、元三朝修史制度形成和發(fā)展的軌跡看,它們大體上遵循了以往朝代形成的優(yōu)良的史學傳統(tǒng)而有所變通。民族史撰述的增多,各族史家不同的史學見解與共同的追求,以及歷史思想的變化都昭示了時代的特征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值得重視的是,多民族歷史文化認同成為這一時期歷史思想的主流。

作者簡介

  吳鳳霞,女,漢族,1965年生,內(nèi)蒙古扎蘭屯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現(xiàn)為廊坊師范學院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遼金元史和中國古代史學史研究。參編著作兩部,已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遼金元時期的歷史與史學
第一節(jié) 多民族國家演進的幾個突出特征
一 廣大邊區(qū)的開發(fā)與封建化進程
二 各民族的交往與重新組合
三 由分治走向新的統(tǒng)
第二節(jié) 多民族史學發(fā)展的新風貌
一 經(jīng)史翻譯與多種民族文字之史書的出現(xiàn)
二 民族史撰述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
三 關注修史與修史的制度化
四 史家視野的開闊與識見的出新
第二章 遼金元三朝修史制度
第一節(jié) 遼朝的史官與官府修史
一 遼朝史官的構成
二 遼朝的修史活動
三 遼代史學發(fā)展的階段性及其原因
第二節(jié) 金朝修史機構與史官構成的特點
一 國史院、記注院與著作局
二 金代國史院的修史活動
三 金朝修史制度與史官的民族構成
第三節(jié) 元朝修史機構與修史制度
一 翰林國史院與奎章閣學士院
二 元朝修史制度的發(fā)展
第三章 多民族歷史撰述的豐富
第一節(jié) 實錄與民族史撰述的突出成就
一 遼金元三朝所修實錄及其價值
二 反映蒙古民族早期歷史的《蒙古秘史》
第二節(jié) 《遼史》、《金史》、《宋史》之制作
一 “三國各與正統(tǒng),各系其年號”的編纂思想
二 內(nèi)容特點與體例創(chuàng)新
三 史學價值與歷史地位
第三節(jié) 典制體史書的盛大氣象
一 《文獻通考》與《經(jīng)世大典》的宏大規(guī)模
二 多種制度史的編纂
第四節(jié) 地理書和域外史撰述
一 恢弘的《元大一統(tǒng)志》
二 域外史和其他歷史撰述
第四章 各族史家史學思想的異趣與趨同
第一節(jié) 強調(diào)史學的經(jīng)世功用
一 以古鑒今的蕭韓家奴
二 講究史鑒功用的察罕
三 追求“篤實之學”的贍思
第二節(jié) 恪守信史原則
一 提倡“史筆天下之大信”的耶律孟簡
二 記祖宗之事“一無所隱”的完顏勗
三 以存信史為己任的元好問
第三節(jié) 歷史編纂思想的創(chuàng)獲
一 王若虛對“史例”的探討
二 胡三省對《通鑒》學的發(fā)展
三 馬端臨在歷史編纂思想上的繼承與創(chuàng)見
第四節(jié) 重視文獻征實
一 歐陽玄重在“事實不妄”
二 蘇天爵崇尚文獻有征
第五章 歷史思想的發(fā)展趨勢和時代特點
第一節(jié) 民族觀的發(fā)展
一 民族區(qū)分與天下一家
二 民族本源與多民族共祖
三 重“國俗”與“因俗而治”
第二節(jié) 正統(tǒng)觀念的變化
一 “有傳國寶者為正統(tǒng)”
二 混一天下可為正統(tǒng)
三 繼承百王而為正統(tǒng)
第二節(jié) 多民族歷史文化認同的大趨勢
一 多民族歷史認同的發(fā)展
二 傳統(tǒng)學術文化的繼承與傳播
結語 遼金元史學的歷史地位
附表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