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我國西漢王朝的創(chuàng)立者,字季,沛縣豐邑中陽里人,起兵于沛縣。公元前207年12月,劉邦所率義軍率先攻人秦都咸陽,公元前206年被義軍盟主項羽封為漢王,封地為漢中、巴蜀;公元前202年稱帝并建都長安,死于公元前195年,在位8年,廟號為太祖,謚號為高皇帝,后世多稱為漢高祖。劉邦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格豪爽,不太喜歡讀書,但對人很寬容。秦朝時曾擔任泅水亭長,在秦末農民戰(zhàn)爭中起義,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稱“沛公”;公元前207年12月,劉邦所率義軍率先攻人秦都咸陽,公元前206年被義軍盟主項羽封為漢王,封地為漢中、巴蜀;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定陶城邊的汜水北岸稱帝,7月建都長安。統(tǒng)一中國建立漢朝之后,劉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詔令天下。廣泛求賢。在政治上,劉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同時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在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為主,以法家思想為輔,取消秦朝“嚴刑峻罰”的做法,廢除連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輔”。即以教化為主,刑罰為輔,達到寬柔相濟,嚴松相當?shù)慕y(tǒng)治效果;在經濟上,劉邦廢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減輕人民的負擔,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釋放奴婢,凡民以饑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解放生產力,“兵皆罷歸家”“以功勞行田宅”讓士兵復員歸家,給予他們土地及住宅,使他們從事生產勞作,迅速恢復提高國民經濟。同時鼓勵生育,擴大勞動力、,同時大力發(fā)展農業(yè),抑制打擊唯利是圖的商人及殘余的奴隸主階級;在發(fā)展文化事業(yè)方面,劉邦建立規(guī)模宏大的“國家圖書館”天祿閣、石渠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