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獻作為各種地方性資料的集合,是歷史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文化傳承的重要資源。地方文獻內容豐富,涉及一個地區(qū)的歷史、地理、文化、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具有區(qū)域性、民間性、廣泛性、資料性、多樣性等特點,對學術研究、地方資源開發(fā)、地方經濟建設、地方文化建設、政府決策等,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近年來,地方文獻的研究范圍進一步擴展,涉及歷史學、文學、社會學、民族學、建筑學、天文學、醫(yī)學等眾多學科,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更加重視地方文獻的作用和價值。方志學、譜牒學以及地方文獻學的研究不斷地深入,產生了一批有影響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地方文獻工作、地方文獻內容的揭示和研究上仍然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地方文獻方面的合作與資源共享也缺乏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和協(xié)調,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文獻的研究與利用。如何進一步提高對地方文獻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地方文獻的研究、利用與合作的力度,使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是地方文獻工作者和研究者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中國國家圖書館歷來十分重視地方文獻工作。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地方志、家譜、地方藝文、地方金石等文獻的收藏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地方文獻已經成為特色館藏之一,其整理、研究和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中國國家圖書館近年來積極致力于地方文獻工作和學術研究的交流與合作,曾于2004年10月成功舉辦了“首屆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匯集了一批當時國內外較有影響的研究成果,為圖書館、博物館和學界的交流與合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開端。為進一步總結近年來地方文獻工作和研究的成果,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的辦法,2007年10月16日至18日,中國國家圖書館在北京舉辦“第二屆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本屆研討會以“地方文獻研究、利用與合作”為主題,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推動更廣泛、更深層的交流與合作,為地方文獻的研究和利用創(chuàng)造更好的發(fā)展條件。會議共收到來自中國內地、臺灣地區(qū)、香港特區(qū),美國等地116位作者提交的論文103篇。為便于讀者了解會議內容,現(xiàn)將部分論文結集出版。本文集共收錄論文66篇,分三個部分:地方文獻研究、方志譜牒專題研究、地方文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