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心理學吉洛維奇社會心理學

吉洛維奇社會心理學

吉洛維奇社會心理學

定 價:¥78.00

作 者: (美)吉洛維奇 等著,周曉虹,秦晨 等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心理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0113845 出版時間: 2009-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9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美國社會心理學領域的三位頂尖專家合著,國內社會心理學研究專家周曉虹及他的心理學團隊傾力翻譯。顛覆傳統(tǒng)的知識架構,內容創(chuàng)新,是一本可以將研究當作寓言來讀的教科書。 本書作者們大膽運用了與一般社會心理學框架相比倒裝的框架,來建構范圍廣泛的知識體系,其主導結構變成了與他人聯(lián)系(包括群體、吸引、關系、自我四章)、影響他人(包括社會影響、態(tài)度與勸導、態(tài)度與行為三章)、社會思想(包括歸因、社會判斷及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三章)、社會情感(包括情緒、侵犯與利他及道德、公正及合作三章)。與一般美國教材的社會心理學體系不同,吉洛維奇等人的社會心理學沒有單獨安排社會心理學在健康、環(huán)境和司法領域運用的應用性內容,而是在各章討論中強化了各個主題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聯(lián)系。

作者簡介

  托馬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為美國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并擔任該校行為經濟學與決策研究中心的聯(lián)合主任。他的研究關注人們如何通過對日常生活經驗的評估來形成判斷、信念和行動決策。吉洛維奇曾獲羅素杰出教學獎,是美國心理學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會員,以及特異功能研究委員會成員。他的其他專著包括《我們如何知道事實并非如此:日常生活中人類理性的不可靠性》(How We Know What Isnt So: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Life)。他還曾與加里·貝爾斯奇(Gary Belsky)合著《聰明人為何在金錢問題上犯大錯——以及如何改正》(WhySmart Peiople Make Big Money Mistakes——and to Correct Them),與戴爾·格里芬(DaleGriffin)和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合著《啟發(fā)與偏見:直覺判斷的心理學》(Heuristics and Biases:The Psychology of Intuitive Judgement)。達徹爾·凱爾特納(Dacher Keltner),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并擔任該校和平與幸福發(fā)展中心主任。他的研究關注道德、權力,以及愛、同情和感激等親社會情感。他曾獲西部心理學會(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杰出研究貢獻獎、文學與科學杰出教學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優(yōu)秀教師獎。他是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會員,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協(xié)會會員。他曾與基思·奧特(Keith Oatley)及珍尼弗·詹金斯(Jennifer Jenkins)合著《理解情緒》(Understanding理查德·尼斯比特(Richard E.Nesbitt),為密歇根大學的西奧多·M·紐科姆(Theodore M.New comb)杰出心理學教授,也是該校文化與認知項目的聯(lián)合主任,同時還是密歇根社會研究所的高級科學家。他的研究關注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在思維、感知和行為上的差異。尼斯比特曾獲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的杰出科學貢獻獎、美國心理學學會的威廉·詹姆斯獎。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自然科學院院士。其所撰寫的其他專著包括《思維地理:亞洲人與西方人以何種不同方式思考……以及何以如此》(The Geography of Thought:How Asians and WesternersThink Differently……and Why)。他還曾與李·羅斯(Lee Ross)合著《人類推理:社會判斷的策略及其缺陷》(Human Inference:Strategies and Shortcomings of Social Judgement)以及《人與情境》(The Person and the Situation),與達夫·科恩(Dov Cohen)合著《榮譽文化:南方的暴力心理學》(Culture of Honor:The Psychology of Violence in theSouth )。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社會心理學概述/2
解釋行為·社會心理學與相關學科的比較·社會心理學中的近因和遠因
1.2 情境的力量/4
米爾格拉姆實驗·好心的神學院學生·渠道因素·基本歸因錯誤
1.3 解釋的作用/7
詮釋現(xiàn)實·圖式·刻板印象
1.4 自動和受控過程/11
無意識過程的類型·無意識過程的功能
1.5 進化與人類行為:我們的共同基礎是什么/12
人的普遍性·群居、語言和心靈理論·親本投資·避免自然主義謬誤
1.6 文化與人類行為:我們如何不同/16
自我定義中的文化差異·工作場所中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迪克和小強·你是誰·一些限定條件·文化和進化作為理解情境的工具
1.7 研究工作/22
理論與假設·相關性研究和實驗研究
1.8 其他類型的研究/24
本章小結/25
第一部分 與他人的聯(lián)系
第2章 群體
2.1 群體生活的本質與目的/28
2.2 社會助長/29
初始研究·解決矛盾·僅僅在場還是評價憂慮·當前的觀點·實際應用
2.3 去個性化和暴民心理學/36
群體的突生性質·去個性化和群體意識·自我意識和個性化
2.4 群體決策/43
群體迷思·群體決定:冒險還是保守·群體極端化·現(xiàn)代生活中的極端化現(xiàn)象
本章小結/51
第3章 吸引
3.1 關于吸引的研討/53
3.2 親近/54
對于親近和吸引的探討·對于親近效果的解釋
3.3 相似性/60
相似性和吸引的研究·相克相生·為什么相似性促進吸引
3.4 容貌的吸引力/64
容貌吸引力的影響·為什么容貌吸引有這樣的功效·異性偏好與可感知的吸引力之間的性別差異
3.5 理論綜合/77
人際吸引的酬賞視角
3.6 人際吸引的社會交換視角/78
本章小結/79
第4章 關系
4.1 關系概述/82
4.2 關系的重要性/83
4.3 歸屬的需要/83
關系和自我感·關系與社會認知·關系和情感生活
4.4 我們和他人關聯(lián)的起源/89
依戀理論·依戀類型
4.5 和他人關聯(lián)的不同方式/93
不同類型關系的基礎·交換和共有關系·權力和等級關系
4.6 親密關系/99
婚姻不滿·建立牢固的親密關系
本章小結/104
第5章 社會自我
5.1 自我概念的基礎/108
生物學氣質·家庭影響和兄弟姐妹動力·情境和自我感·文化和自我概念·性別和自我概念
5.2 自我認知/116
自我認知的組織功能·自我認知的動機功能·自我作為社會知覺的一個標準·關于自我的錯覺和偏見
5.3 自我評價/121
特質自尊和狀態(tài)自尊·自我價值的偶發(fā)性·社會認可和自尊·自我評價的動機·文化與自尊·文化變遷和自尊·高度自尊的可能危險
5.4 自我呈現(xiàn)/127
有關公共自我的觀點·自我設障:保全你的臉面·自我呈現(xiàn)與語言
本章小結/131
第二部分 尉晌他人
第6章 社會影響
6.1 什么是社會影響/137
6.2 從眾/137
無意識模仿與變色龍效應·信息性的社會影響與謝里夫的從眾行為實驗·規(guī)范性社會影響與阿希的從眾實驗·影響從眾壓力的因素·少數(shù)人的觀點對多數(shù)人的影響
6.3 服從權威/148
米爾格拉姆實驗的設置·對抗的影響力·你會服從嗎
6.4 依從/155
基于理由的路徑·基于情緒的路徑
6.5 抵御社會影響/162
本章小結/163
第7章 態(tài)度與勸導
7.1 態(tài)度的基本要素/167
態(tài)度的三個組成要素·測量態(tài)度
7.2 態(tài)度的功能/169
態(tài)度的實用功能·態(tài)度的自我防衛(wèi)功能·態(tài)度的價值表達功能·態(tài)度的知識功能
7.3 勸導與態(tài)度改變/174
勸導的兩種路徑·勸導的主體、內容與客體
7.4 媒體與勸導/183
媒體令人驚訝的弱影響·媒體與社會現(xiàn)實觀念
7.5 抵制勸導/187
有意偏見與抵制·先前信念與抵制·知識與抵制·態(tài)度免疫
本章小結/190
……
第8章 態(tài)度與行為
第三部分 社會思想
第9章 歸因
第10章 社會判斷
第11章 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
第四部分 社會情感
第12章 情緒
第13章 侵犯與利他
第14章 道德,公正及合作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