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一種藥物吃了以后可以活到120歲,相信大家一定都會去買。事實上,這種“藥物”是存在的,并且不需要我們花錢去買,它就是——少吃點。早在公元前400年,醫(y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告訴我們:“胖人要少吃,病人要少吃,老人要少吃……”我國醫(yī)學文獻中也有大量的類似于“飲食節(jié),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jié),則形累而壽命損”的記載?,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實驗和研究證明了這些箴言。比如,科學家對猴子限食的實驗:讓100只猴子任意吃、隨便吃,另外100只猴子每頓只吃到七八分飽,定量供應。結果,隨意吃飽的100只猴子沒過多長時間就不幸死掉了50只;另外每頓只吃七八分飽的猴子卻非常健康,很少生病,10年養(yǎng)下來才死掉12只。但是目前“吃要吃飽”仍然是很多人的共識,一日三餐“狂吃海飲”者大有人在。殊不知,毫無節(jié)制的飲食會使人的胃、腸等消化系統(tǒng)時時處于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各內臟器官也會由于超負荷的使用而受到損傷,久而久之,各種各樣的“富貴病”就會接踵而至。有這樣一組數(shù)據顯示,約有35%的心臟病、22%的癌癥和2%的糖尿病都是由于飲食不節(jié)制所引起的。同時,權威的醫(yī)學專家也一致認為,飲食方式對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最新一項研究表明,人體在不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情況下,限制熱量的攝取就可以延長壽命,減少一些疾病的發(fā)生,甚至可以延緩衰老。日本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適度控制飲食能顯著提高實驗鼠體內“WRN”蛋白質的水平,而這種蛋白質具有修復受損基因的功能,這也為尋找阻止衰老的方法提供了新的線索。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此話固然不假,但是,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壽命是從嘴里省出來的?!碑斎?,編者并不是提倡吃得越少越好,而是應該在平衡飲食、保持身體能量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減少食物的攝入量,吃到七八分飽即可。也唯有如此才能以三分饑餓贏得百年的壽命。總之,遵循一個“度”字,才能讓身體時刻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飲食得當,仿佛一個保健醫(yī)生,可以時刻幫助你提高身體素質,抵御外界的各種疾病。本書開篇即為讀者介紹了飽食的各種危害,著眼于健康的飲食習慣,引領讀者進入一片全新的健康視野:在春夏秋冬的四季輪轉中分別應該謹慎食用哪些食物,四季飲食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以及不同年齡、不同狀態(tài)、不同疾病的人群在飲食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項,等等,希望以此作為確保廣大讀者健康、美麗、長壽的一劑良藥,并得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