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公元前5至前3世紀墨家著作的總集。墨家是先秦諸子百家的重要一家,曾與儒家并盛,同稱顯學,后一度中絕,近現代又受重視。墨學是中國傳統學術的重要內容,有深厚的科學、人文精神和重要的歷史意義、現代價值。今存《墨子》較早、較好的版本,是明正統十年刊行的《道藏》53篇本?!兜啦亍繁尽赌印罚取稘h書·藝文志》著錄“《墨子》七十一篇”,少十八篇,《節(jié)用下》,《節(jié)葬》上、中,《明鬼》上、中,《非樂》中、下和《非儒上》八篇,只剩篇名,正文失傳;另有十篇,篇名和正文都失傳。為閱讀方便,《墨子今注今譯》《目錄》暫據今存53篇排序,暫不取《道藏》本篇名下標“第一”至“第七十一”的順序號。為便于讀者閱讀,把《經上》與《經說上》、《經下》與《經說下》四篇并作兩篇。所以《墨子今注今譯》的目錄,標為第1至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