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在夏日溫暖的陽光中,《科技與社會(STS)研究》第二卷如荷塘中的小荷已經嶄露頭角。對于在學術領域中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來說,最重要的是為其劃定學術生長的空間,簡單地說就是要確定STS的研究域,因此,在這一卷中我們延續(xù)前一卷關于“STS”代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礎上試圖更清晰地廓定科技與社會的空間布局,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方面,是使那些已經進入和正在進入STS研究領域的研究者能夠比較確切地了解STS研究的獨特性,為他們的后續(xù)研究指明方向;另一方面,我們依然堅持STS研究的開放性,不將其限定在任何一種單一的描述中,試圖通過它的學科交叉性,構建起不同學科、不同學術共同體、不同文化之間溝通的機制與橋梁。為此,作者以跨學科的視角廣泛收集前一年度中國學者在科學技術與社會領域的研究成果并對其進行整合,創(chuàng)設了科技與社會的歷史研究、科技與社會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科技與文化、科技與倫理、科技與創(chuàng)新、STS教育六個欄目。盡管我們力圖較為全面、清晰、系統(tǒng)地反映本年度我國學者在STS研究方面的學術成果,但由于篇幅有限每個欄目中只能精選出若干較具代表性的論文,這對于方興未艾、研究成果頗豐的國內STS研究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好在我們可以通過每年一卷的《科技與社會(STS)研究》之出版加以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