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國文化日本作為他者

日本作為他者

日本作為他者

定 價:¥29.80

作 者: 李海泉 著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叢編項:
標 簽: 世界文化

ISBN: 9787510010248 出版時間: 2009-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7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日本人類學家向來有面向海外“他者”研究的傳統(tǒng),與此同時日本自身也作為“他者”被研究?!度毡咀鳛樗撸涸∶瘛l(fā)展與文化》編譯了日本學者關于原住民、發(fā)展與文化的優(yōu)秀論文,并收錄了李海泉針對日本研究專著《未開化的日本》所寫的書評,使讀者得以一窺日本人類學研究的狀況,也增強了對日本民族文化的認識。此外,《日本作為他者:原住民、發(fā)展與文化》附錄的兩篇譯文還對生態(tài)人類學和日本災害危機管理做了一定的考察。

作者簡介

  李海泉,1971年生于河北承德,1998年3月畢業(yè)于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學(文化人類學),1998年4月-2000年4月為北海道大學研究生(文化人類學),現(xiàn)為山口大學人文學部社會學系文化人類學專業(yè)博士候選人。

圖書目錄

走出本土的樊籬
序言——日本作為他者
Ⅰ 原住民運動——歷史、發(fā)展、現(xiàn)狀及展望
 一、何謂原住民
  1. 原住民的定義
  2. 原住民的人口
 二、原住民運動的歷史背景
  1. 共存
  2. 原住民的反抗
  3. 對原住民的征服滅絕
  4. 同化
  5. 原住民自治運動
 三、從“原住民”到“先住民”——原住民運動的展開
 四、原住民運動的現(xiàn)狀和特點
  1. 原住權
  2. 歧視
 五、展望
  1. 原住權的確立和擴張狀況
  2. 原住民的文化遺產(chǎn)
  3. 原住民運動和文化人類學  
 六、結語
Ⅱ 原住民運動十載回顧——合作與紛爭
 一、前言
 二、原住民運動簡史
 三、1763年的英王詔諭
 四、馬歇爾判例
 五、20世紀的原住民運動
 六、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紛爭與合作
1. 合作
2. 紛爭
 七、總結和展望
Ⅲ 發(fā)展的記憶
 一、前言
 二、記憶的概念
 三、發(fā)展的人類學——從發(fā)展的話語分析到地方場域的文化政治學
 四、作為公共記憶的發(fā)展
 五、援助組織有關開發(fā)的記憶
 六、結語
Ⅳ 發(fā)展和革命的敘述方式——以印度尼西亞為例
 一、印度尼西亞現(xiàn)代史的關鍵詞
 二、革命時期的科特達拉姆村
 三、蘇加諾的革命和建設
 四、發(fā)展時代的到來
 五、大選和發(fā)展的體驗
 六、被消費的發(fā)展
 七、革命和記憶、發(fā)展和計劃
Ⅴ 誰擁有文化的話語權
 一、文化,兩個源流?
 二、美國社會,現(xiàn)在發(fā)生著什么
 三、美國文化人類學界關于文化的定義
 四、文化人類學的危機和文化多樣性
 五、對立理論的凸顯——文化研究
 六、來自文化人類學的對應
 七、誰擁有文化的話語權
Ⅵ 旅游與“海女”——找尋真正的日本
 一、引言
 二、“海女”及其映象
 三、背景
 四、國崎的旅游
 五、結語
Ⅷ 表述日本文化的困惑
附錄1 概述生態(tài)人類學
 一、導論
 二、理論背景
 三、重要學者
 四、重要論著
 五、關鍵詞
 六、方法論
 七、意義
 八、批判觀點
附錄Ⅱ 生命體模式在災害危機管理中應用的可能性
 一、前言
 二、防范突發(fā)性減輕災害的必要因素
1. 生存?zhèn)€體的整體性(holism)
2. 人體生理功能節(jié)律(bio-rhythm)
3. 公共性(communalism)
 三、安全·安心體系的基本模式和生命體系的對應性
 四、著眼于獲得:發(fā)展社會性應變能力的程序
  1. 獲得:發(fā)展社會性應變能力程序的運行模式
2. 社會三難選擇
3. 社會優(yōu)先救助
4. 利用生命體系模式的例證
5. 對于缺水問題的適用
 五、結語:通過“做中學”、(learn by Doing)
提高社會的災害應變能力
后記——從一位恩師的仙逝說起
出版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