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過程與分析

過程與分析

過程與分析

定 價:¥25.00

作 者: 佟文娟 著
出版社: 廈門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廈門大學廣告與傳播藝術叢書
標 簽: 出版

ISBN: 9787561533086 出版時間: 2009-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23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過程與分析:媒體與臺灣政治民主化(1949-2007)》擬在國民黨政權遷至臺灣之后為起點到2008年近60年的時間跨度里,以臺灣民主政治轉型為背景參照,探討臺灣的政治和媒體之間的關系變化過程,分析其原因?!哆^程與分析:媒體與臺灣政治民主化(1949-2007)》上篇以各類媒體在政治變動過程不同階段發(fā)揮的政治功能為線索,既按照時間順序也遵循政治發(fā)展過程。下篇是對上篇歷史描述性的理論深化,運用文化研究理論進行理論分析和深度審視?!哆^程與分析:媒體與臺灣政治民主化(1949-2007)》認為臺灣政治建立在高度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基礎之上,所以下篇從政治傳播的內(nèi)容、傳播策略和傳播文本這幾個角度剖析臺灣政治傳播的內(nèi)在理路。

作者簡介

暫缺《過程與分析》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
研究臺灣政治傳播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代序)
前言
過程:從政治媒體到媒體政治
 一、國民黨威權體制為日后向民主政治轉型提供制度空間
 二、國民黨威權體制之下的媒體地位
 第一章 組建反對黨——政論雜志
  第一節(jié) 國民黨掌控大眾媒體
  第二節(jié) 政論雜志的理論定位:權力制衡器
  第三節(jié) 政論雜志的實際作用:組建反對黨
   一、知識分子辦雜志時期(50—70年代初)
   二、政客辦雜志時期(70—80年代初)
   三、政論雜志的春秋戰(zhàn)國期(1980年代)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群眾動員(一)——作為媒體的社會運動
  第一節(jié) 臺灣社會變遷與民主化要求
  第二節(jié) 臺灣社會運動的話語建構
  第三節(jié) 作為媒體的社會運動
   一、社會運動作為媒體——人際傳播
   二、社會運動作為新聞事件——大眾傳播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群眾動員(二)——地下電臺
  第一節(jié) “解嚴”前臺灣廣播電臺概況
  第二節(jié) 地下電臺的興起與政治角力
  第三節(jié) 政論性地下電臺的傳播模式分析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政治和社會力的較量——電視媒體
  第一節(jié) 國民黨控制“三臺”
  第二節(jié) 民進黨打破電視頻道壟斷
  第三節(jié) 民間社團推動“黨政軍退出三臺”運動
  第四節(jié) “廣電法”修法與政黨利益爭奪戰(zhàn)
  本章小結
分析:文化研究視角中的臺灣民主政治與大眾媒體
 一、文化研究理論簡述
 二、文化研究方法適用于臺灣問題分析
 第五章 政治與大眾媒體關系論
  第一節(jié) 民進黨執(zhí)政后操控媒體的主要手段
  第二節(jié) 大眾媒體與政治體制關系探析
  第三節(jié) 資本主義民主社會中媒體的屬性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意識形態(tài)——政治傳播的內(nèi)容
  第一節(jié) 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
  第二節(jié) 民進黨意識形態(tài)的構建
   一、歷史:非法化
   二、現(xiàn)實:革命化
   三、未來:狂歡化
  第三節(jié) 大眾媒體建構大眾文化的路徑
  第四節(jié) 同為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與大眾媒體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娛樂——政治傳播的策略與回饋
  第一節(jié) 經(jīng)由象征表達的意識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象征的傳播學運用——傳播的儀式觀
  第三節(jié) 傳播儀式觀的實踐——新聞戲劇化
  第四節(jié) 解構權威——民進黨的政治行動劇之一
  第五節(jié) 開拓政治空間——民進黨的政治行動劇之二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民粹主義——政治傳播的文本
  第一節(jié) 公民社會需要理性文化
  第二節(jié) 民粹政治阻礙公民社會的成熟
  第三節(jié) 大眾媒體助力民粹政治傳播
  本章小結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