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報道大學

報道大學

報道大學

定 價:¥45.00

作 者: 尹冬梅,王宏舟 主編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出版

ISBN: 9787309061697 出版時間: 2009-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3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報道大學》是一本由復旦的青年人集體創(chuàng)作的書。這群青年人來自復旦的各個院系:新聞、國政、中文、哲學、經(jīng)濟、計算機、化學、臨床醫(yī)學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一家名為“復旦青年”的報社的記者、編輯和專欄作者。復旦青年報社由共青團復旦大學委員會主管,出版有雙周刊《復旦青年》報、《青年》雜志,倡導“知性、思想、建設性”的辦報辦刊理念。2005年9月,《復旦青年》報開始改版,力圖完成由一張“黑板報”性質(zhì)的團的活動“簡報”向一張“新聞與學術(shù)思想兩翼齊飛”、能夠反映當代大學生報道分析能力和思想學術(shù)水平的大報的轉(zhuǎn)型。2006年,復旦青年報社又出版了思想性更為濃厚的《青年》雜志。改版、創(chuàng)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幾代復旦青年學生為之付出了卓絕的努力。迄今為止,這份完全由學生自編的報紙,已經(jīng)達到了11000份的發(fā)行量,受眾群覆蓋了學校內(nèi)外的黨政領(lǐng)導、本科生、研究生、在職教師、退休老同志、青年醫(yī)務工作者、海內(nèi)外校友等等。轉(zhuǎn)瞬改版已過兩年。期間,每期報刊的出版,總是與我們的讀者索要報紙、雜志的電話、郵件相伴而行。于是,出版一本能夠反映報社發(fā)展狀況與報社成員成長軌跡的文集,便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任務。這本文集精選《復旦青年》改版、《青年》雜志出版后的優(yōu)秀作品,分為以分析性報道為主、反映復旦大學發(fā)展和動態(tài)的上編,以時政評論和學術(shù)思辨為主、反映復旦青年師生思想標桿的中編,以人物書寫和讀書談藝為主、反映作為復旦師生風采的下編。三年間,復旦度過了自己的百歲生日,正邁向新的目標。未來總是根植于歷史,我們也期望通過《報道大學》的出版,能夠為中國大學生青年成長史、復旦校史、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等學科領(lǐng)域的相關(guān)研究者,提供一點感性而鮮活的素材,留下一代青年人的見聞、聲音與思考。

作者簡介

暫缺《報道大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序:貼切活躍用心 秦紹德
第一編
 校 園
  “復旦學院”的第一個學期 黃晨嵐
  復旦的育人實踐:二十多年的逐漸轉(zhuǎn)向 趙 軒
  我們的核心課程:轉(zhuǎn)折與碰撞 曹 然
  求索通識系列報道
  兩個世紀的思與行——通識教育系列報道之一 傅盛裕
  回歸原點,與經(jīng)典為伴——通識教育系列報道之二 沈嬋婧
  關(guān)于“討論課”的討論——通識教育系列報道之三 鄭碧帆
  丙戌開局 滕育棟
  這是一次新中國教育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學入學考試 童 希
  申報轉(zhuǎn)入醫(yī)學院人數(shù)位列全校第三 傅盛裕、吳尚
  復旦藥學院成立倫理委員會動物實驗將設置使用門檻 鄭碧帆
  研究生將是這次培養(yǎng)機制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周 菲
  邯鄲楓林增開校車試運行背后 朱惠、唐旻
  復旦文基班的十二年 謝雪琳
  一次未完成的探索 謝雪琳
 觀 察
  另一種坐擁“書城” 黃晨嵐
  圖書漂流,復旦擱淺 鄭碧帆
  我們節(jié)約嗎?我們怎樣節(jié)約? 黃晨嵐、陳倩兒
  健康大學:讓預防走上前臺 陳倩兒
  青藏鐵路上,復旦的點滴痕跡 滕育棟
  十九年后,從文科樓到光華樓 謝雪琳
  文科圖書館購書,誰來選擇?誰來評估? 謝雪琳
  現(xiàn)狀與追憶:復旦人“暢銷書”軌跡
  ——1976—2006 陳倩兒
  《品三國》浪潮下的復旦暢銷書 陳倩兒
  我們的歷史,怎樣記取 唐旻
  復旦人看雪 夏天怡、周菲
 輿 情
  創(chuàng)業(yè),一種理性的生活方式 童 希
  明天該往哪里去? 黃晨嵐
  復旦的座位有多緊張?
  ——一份關(guān)于復旦教學資源的調(diào)查 褚悅聞
  跨校輔修的波形圖:終點是不是“資源共享.COM” 沈嬋婧
  教授與本科生到底有多遠 吳 尚
  試卷不復返,敢問“閱卷權(quán)” 李 楠
  通脹之癥
  通貨膨脹中的復旦鏡像 夏天怡、趙迎賓
  通貨膨脹的現(xiàn)實博弈 陸晉源
  社團“新政”:用更合理的制度引領(lǐng)社團發(fā)展 夏天怡
  又一屆“挑戰(zhàn)杯” 夏天怡
第二編
 時 評
  伊拉克戰(zhàn)爭帶來了什么 沈丁立
  選舉的終結(jié):美國中期選舉的悖論 王義桅
  山雨欲來:對2007中美經(jīng)貿(mào)關(guān)系的展望 宋國友
  六年外交成就背后的制度創(chuàng)造成就 鄭智巍
  CPI值上漲不等同物價全面上漲 趙 偉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與不能不說的秘密 胡 勇
  從央地關(guān)系到文明走向——評“黑磚窯”事件 任軍鋒 鳳凰五記者被毆事件背后的輿論監(jiān)督生態(tài)
  ——寫在第八屆記者節(jié)之際 張志安
  多哈回合的發(fā)展趨勢與中國的選擇 強永昌
  關(guān)注指導教師群體,構(gòu)建當代師生關(guān)系 陸晉源
  由“挑戰(zhàn)杯”看本科學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教育 盧大儒
  這個假期里,《復旦青年》如何關(guān)注雪災 夏天怡
  青年勉乎哉 《青年》編輯部
  讓歷史理性的光芒照亮我們的生存 《青年》編輯部
 天 下
  禽流感——人類自戕的讖語 吳琳璐、李 伊
  她元首,她天下 吳琳璐
  向左走?向右走? 金曉文、翟玥 朝鮮核試與東北亞安全局勢
  ——學者談六方會談 顧晚成、王慧峰
  專家圓桌:2007·天下 柳思昀、俞琛
  歷史與超越 張 旻、金曉文
  中國的答案 《復旦青年》十七大特刊報道組
 論 道
  聆聽語言的寂靜轟鳴 申小龍
  詩歌翻譯的力量 萬江波
  從世界本原到人工智能——哲學視角中的數(shù)學 徐英瑾
  永遠的阿倫特 張汝倫
  崇禎與魏忠賢的較量 樊樹志
  以農(nóng)為本與以海為田的矛盾
  ——中國古代主流大陸意識與非主流海洋意識的沖突 周振鶴
  儒學是一種歷史共同體學說 張榮華積累與轉(zhuǎn)化:中國社會思想史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 曾 亦
  革命家與學者:馬克思主義思想史 余源培
  上山下鄉(xiāng):記憶中的記憶 趙嗣胤
  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的歷史地理考察芻議 葛劍雄
  和諧社會中的人權(quán)公平 胡守鈞
  吟誦何為?
  ——以無錫國專為主線 傅盛裕
  思想照進現(xiàn)實 康 凌
  中國藝術(shù)傳統(tǒng)與苦難意識 張旭曙
第三編
 人 物
  她,和護士服的故事 曹金玲
  二十五載文獻路,從青春到白頭 曹 然
  朱維錚:本職規(guī)定了我一定要從事基礎性工作 趙嗣胤、胡思恩
  復旦志愿者在海外 朱詩云
  羅書華:尋找一間聊天的教室 胡思恩
  思想史研究:自我認識與知識分子的生活世界 趙嗣胤
  方永剛:我以我是復旦人自豪 蘇 歡
  李大潛:世界的大門打開了 黃纓杰
 讀 書
  回歸理性
  ——由美國出版業(yè)集團化聯(lián)想2006年中國書業(yè) 賀圣遂
  當洛麗塔風姿綽約地走來 王宏圖
  淺說《楚辭補注》 侯體健
  文理兼知——讀書和譯書的知識準備 王建開
  易卜生的遺產(chǎn) 孫 建
  小說電影化是電影改編的原點 梁永安
  走不出的古拉格陰影 郭夢霞
  從“周程、歐蘇之裂”說起
  ——宋代思想史視野下的文學家研究 朱 剛
  “學術(shù)”也可以這么寫
  ——《城記》讀后 牟振宇
 談 藝
  豐子愷論藝術(shù) 王德峰
  重溫柯羅的回憶 熊 暉
  口傳文學:伴隨人類始終的文學樣式 鄭土有劇本文學的衰落和戲劇元素的泛濫 楊新宇
  巴赫的遺產(chǎn):賦格的藝術(shù) 龔 嵐
  蔡恒平《信仰十四行》述評 李 青
  幻影的墓穴 許有攸
附 錄
  復旦青年報社全體人員名錄(2005年至2008年)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