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初涉文壇時,受英國作家狄更斯等人的影響較深,文風幽默、粗獷。作為一個初學者,老舍自己說:“寫就好,管他什么。”可貴的是,老舍不甘于平庸,始終不放棄對于文學的藝術追求,砥礪上進,終于創(chuàng)作出《月牙兒》、《離婚》、《駱駝祥子》、《茶館》等現(xiàn)代文學經典之作,成為一代文學宗師。在老舍一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存在著兩條平行的軌跡:一條是文學藝術,一條是通俗藝術。文學藝術是老舍一生不變的追求,而老舍通俗文藝創(chuàng)作的動因則半是出于社會責任感,半是出于滿族人喜愛曲藝的秉性。老舍的通俗文藝創(chuàng)作有兩個高峰期:一是8年抗戰(zhàn)期間,寫了大量抗戰(zhàn)題材的鼓詞、京戲、評劇、唱本洋片詞、兒童劇等等;二是新中國成立后,寫了大量宣傳新社會的相聲、太平歌詞、快板以及兒童劇、單弦牌子曲等等。老舍把創(chuàng)作這些被某些人視為“下九流”的藝術形式的作品當作自己作為一個作家對社會所應盡的義務、為國家所作的貢獻。宣傳抗戰(zhàn)也好,宣傳新社會也好,只要有利于國家和人民,老舍顯然并不計較名譽上的得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