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內容主要包括:序,引論,第一章 王學的興起,第一節(jié) 王學形成的歷史前提,第二節(jié) 理學的演變與王學的產生,第二章 王陽明的心學體系,第一節(jié) 心(良知)的內在結構及其邏輯展開等等。顯著的特色:一、從考察王學的二重性人手,對它的內在結構及其在后學中的歷史展開過程,作了深入的分析,從而揭示了王學融合普遍之理與個體意識及其肯定本體(良知)與工夫(致良知)之統(tǒng)一這一極為重要的理論特質。二、由對王學體系的內在矛盾的揭露,進而說明王門后學的分化,著重考察了志(意)知之辯的演進,李贄把王學引向異端,黃宗羲完成對王學的自我否定,并在“歷史的余響”的標題下討論了王學在中國哲學近代化中的雙重作用等。這一系統(tǒng)的有條不紊的考察,比較好地貫徹了邏輯方法與歷史方法的統(tǒng)一,因此許多論斷顯得很有說服力。三、作者比較充分地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參考了前人和時賢,包括海外學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加以評析、折衷,提出自己的見解,因此《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既具有較廣的理論視野,又能在許多環(huán)節(jié)上作深入的微觀考察,是一部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理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