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個人都希望家庭幸福美滿、包括夫妻在內的所有家庭成員和睦融洽,家庭能夠像共產主義設想的那樣使每個人的自由、潛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但是,1/3的夫妻曾發(fā)生肢體暴力的事實卻使人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家庭暴力并非罕見。特別是1995年,“家庭暴力”一詞隨著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的召開進入中國的廣大地區(qū),使得長期以來被視為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家庭內的控制、壓迫,尤其是丈夫對妻子的暴力進入公共視野,并開始了將近15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干預。進步當然有目共睹,但仍然存在下列問題值得和必須追問。同樣是處于帶有男權制特點的社會中,為什么一些丈夫會對妻子施加暴力,一些卻不會;為什么一些丈夫施加的是殘酷暴力,一些卻施加的相對輕微?如何解釋一些丈夫也會受到妻子的暴力?夫妻間的暴力、父母對子女的暴力、子女對父母的暴力、兄弟姐妹間的暴力、教師對學生(當然也存在學生對教師的暴力)、戀愛期間的暴力等諸多暴力如何互相影響?家庭暴力畢竟發(fā)生在家庭之中,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家庭作為一種會與其他社會制度相互勾連的社會制度,與男權制到底是如何糾結在一起?一些婦女受暴后要求的不是離婚,而是希望制止哪怕減少丈夫暴力,這是否是這些女性完全內化了男權觀念的錯誤意識,或是生活資料完全被男權制度所困?她們的要求是否與我們目前對丈夫暴力的理解不夠有關?《親密關系中的暴力:以1015名大學生調查為例》將通過對1015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努力嘗試回答上述問題,并尋求現(xiàn)實干預的可能,期待關注消除性別暴力的各位讀者批評。同時,對所有遭受暴力仍勇敢機智反抗的人士、以各種方式致力于消除家庭暴力的人士致以最真摯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