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歷史的激情與惆悵
一、革命摧毀舊的幻象,又創(chuàng)造新的幻象
二、豈有豪情似舊時,敢遣春溫上筆端
上篇 理性與革命:左翼文學運動的精神指向
第一章 現代性平臺上的理性與革命
一、現代性:文學史視野與方法
二、理性:革命文學的價值平臺
三、革命與文學:時代精神的現實演繹
第二章 政治文化語境與左翼文學創(chuàng)生
一、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理論旅行
二、政治遇挫與激情反彈
三、創(chuàng)生:全球性想象與本土目標在文學領域匯流
第三章 理論斗爭:文壇的奇特景觀
一、革命文學論爭及左翼激進派對魯迅、茅盾等人的批判
二、魯迅等左翼文人和新月派文人的較量
三、從批判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文藝到文藝自由論辯
四、“兩個口號”論爭及左翼文學主潮的終結
第四章 左翼文人知識分子與政黨政治
一、“理性的狡黠”及作為殊相的文學
二、革命資格與話語權力
三、文人知識分子與政黨政治的雙向選擇
中篇 意識形態(tài):左翼文學思潮的價值航標
第五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文學觀的建構
一、創(chuàng)造主體的重新塑造
二、文學觀念的重新建制
三、接受傳播領域的開拓
第六章 意識形態(tài)的肯定性用法與政治坐標
一、從否定性概念到肯定性概念
二、肯定性運用的問題框架
三、政治判斷標準引導意識形態(tài)實踐
四、政治與文藝:兩種職能的失衡
第七章 意識形態(tài)的歷史內涵與實踐功能
一、意識形態(tài)分析的學理邏輯
二、信仰的系統(tǒng)化與理性化
三、普遍性、合理性形象的現實化
第八章理性的僭妄:意識形態(tài)與理想
一、文藝的自律性與意識形態(tài)的總體性
二、實用主義姿態(tài)與理想想象
三、理性的僭妄與期待
四、戰(zhàn)勝精神專制的,正是精神的革命
下篇 理性與審美:左翼文學創(chuàng)作的優(yōu)劣得失
第九章 審美觀念再闡釋與左翼文學的政治移情
一、審美尺度與述史秩序
二、審美觀念再理解
三、審美轉換與政治移情
第十章 革命激情與文學審美新時尚
一、政治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性要求
二、革命羅曼蒂克的社會政治文化心理探詢
三、青年熱血澆灌革命文學之花
四、茅盾:激情經驗與理性想象之間
第十一章 性與革命:作為主題與象征
一、“性與革命”的集體無意識
二、心路歷程:追求一動搖一幻滅
三、另類革命羅曼蒂克
第十二章 當審美遭遇政治,當娜拉遭遇革命
一、政治理性與審美意識能否和諧共生
二、革命引導下人性覺醒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角色的選擇
三、革命啟蒙的統(tǒng)攝性、包孕性與復雜性的藝術展現
附錄一 魯迅生命盡處的自我理性審視與調整
一、“不寬恕”背后的內在多重動機
二、生命盡處的思想轉變意向
三、政治人、社會人形象的自我定位
附錄二 意識形態(tài)想象:文人郭沫若的史學研究
一、作為問題框架的意識形態(tài)想象
二、黨派圣哲的追求
三、真理戰(zhàn)士的限度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