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岸三地的當代華人社會中,人文學者率先開始討論自我的課題,但社會科學對自我的研究則起步較晚,心理學對自我的探討更是走過了從移植西方理論到開創(chuàng)本土化研究的曲折過程。不同于西方文化,華人的價值體系并不強調個人去控制環(huán)境、表現(xiàn)自我,或實踐潛能,而強調人境融合、自我克制及顧全大局,因此,“自我”的研究必須回歸到文化的脈絡之中,始能發(fā)掘對理解華人的自我有意義、有啟示的研究旨趣?!吨袊说淖晕遥盒睦韺W的分析》為解析華人自我的第一本心理學文集,所收錄的十一篇論文中,三篇從事華人自我的回顧性與概念性分析,四篇厘清華人自我的類別與成分,四篇探討華人對其自我的綜合與分項評價。由此觀之,《中國人的自我:心理學的分析》的論說內容涵蓋了華人自我心理學的主要范圍,提供了有關華人自我的多方面知識。我們希望它能有效呈現(xiàn)過去十七年來有關自我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以使讀者適當了解本土化的華人自我研究所探討的課題、所采用的方法、所獲得的結果以及所創(chuàng)發(fā)的概念與理論。我們也希望對華人自我有研究興趣的讀者,能參考我們以往的經驗,在自己的研究中從事更好的實證分析,發(fā)展更好的理論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