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1919~12月,傅斯年赴英國,開始了6年的留學生涯。他先后在英國學習心理學,在德國學習物理學、語言學、歷史學。1926年10月,自德國返國抵達香港。同年12B,傅斯年應聘中山大學教授兼任文科學長以及國文、歷史兩系主任。他先后聘請俞平伯、趙元任、楊振聲、陳洵到校任教,并親自給學生講授中國文學史、尚書、詩經、陶淵明詩等課程。1928年11月。傅斯年辭去中山大學教務,應蔡元培之邀,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當時相關領域的專家如李濟、趙元任、陳寅恪、董作賓、俞平伯、陳垣等幾乎都曾被史語所聘用。1949年1月,傅斯年出任臺灣大學校長,兼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1950年12月猝逝于“臺灣省參議會”會場。董希平,男,山東萊陽人,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xiàn)為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近年來在《文學評論》、《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江漢學刊》、《思想戰(zhàn)線》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出版有專著《唐五代北宋前期詞之研究:以詩詞互動為中心》,主編出版《唐宋名家詩詞賞讀》(12本一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