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的歷次再版中(一直到第八版)日益注重上述的事實,并日益注重以下這個有相互關系的事實:在每個生產和貿易部門中,都有一個邊際,在那邊際之內,任何一個生產要素的使用量的增加,在一定的條件下都是有利的:但是。超過了這個邊際,生產要素的使用量再有增加,就會產生遞減的報酬,除非需要有增加,同時要與某一生產要素合用的其他生產要素隨著也有適當的增加。對于以下這個補充的事實也同樣地日益注重:這個關于邊際的概念不是一律的和絕對的:它是隨著所研究的問題的條件而變化的,特別是隨著與它有關的時間之長短而變化。關于它的法則是普遍的,即:(1)邊際成本并不決定價格;(2)決定價格的力量之作用,只有在邊際上才能清楚地表現出來;(3)必須依據長期以及持久的結果來研究的邊際,與必須依據短期以及一時的波動來研究的邊際,在性質和范圍上都是不同的。邊際成本的性質不同,的確造成了以下人所共知的事實:在一個經濟原因所產生的結果中,那些不易探知的結果比那些表面的、引起粗心的觀察者注意的結果,往往更為重要,而且處于相反的方向。這是在過去的經濟分析上所存在的和感到麻煩的主要困難之一。這種困難的全部重要性,恐怕還沒有被普遍地認識到,而在完全了解這種重要性之前,我們也許要做比現在多得多的工作。在經濟學的材料極其不同的性質所容許的范圍內,這一新的分析法逐步地和嘗試地力圖把小量增加科學(通常稱為微分學)的方法用之于經濟學。近代我4f3-~所以已能對自然的性質加以控制,大部分直接或間接地得力于這種方法。這種新的分析法仍然是幼稚的,它沒有獨斷之見,也沒有正統(tǒng)的標準。它還沒有經歷充分的時間以獲得一套完全確定的術語。所以關于名詞的最適當使用和其他附屬問題的意見分歧,正是正常發(fā)展的標志??墒牵聦嵣?,在用這個新方法積極地從事研究的人之中,尤其是在曾經學習過物理學上較為單純和明確、因而較為高深的問題的人之中,對于這個方法的基本原理表現了顯著的和諧與一致。這個方法對于經濟研究上它所適合的雖不多,但重要的部分,居于支配地位,不必等到下一代,大概就不會再有爭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