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譯介“四書”的夙望,萌生于“文革”后期參加《辭?!沸抻喒ぷ鳌D菚r正值“批儒”高潮,一個年輕人卻沒有隨波逐流,反而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興趣,可見他善于獨立思考。三十多年過去了,作者傾其心血持之以恒,在邊工作邊提高文化水平的過程中,寫就了這部《四書讀本》。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然,我想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具有的強大魅力和生命力。“四書”統(tǒng)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本儒學經典,凝聚了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的基本觀點。怎樣將這些古文化比較好地譯成今文?錢鐘書先生強調讀書不能只是“眼讀”,更要“神讀”。這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從原著出發(fā),弄懂原意;然后,在此前提下領悟它的內涵和本質,透析其意境;再后,在此基礎上還需滲入讀者主體的感受,給出具有新意的視野。南宋哲學家朱熹的《四書集注》就是代表。它既注重文字詮譯,更著重于義理闡發(fā)。放在讀者手中的這本《四書讀本》,以《四書集注》為藍本,但又力圖疑人所未疑,思人所未思,“不為前人所束縛而略無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