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報告由著名教育學者楊東平教授牽頭,國內的中青年教育專家合作研究撰寫。全書由總報告、23篇專題報告、年度教育大事記,以及由重要教育文獻、經典文本等組成的內容豐富的附錄構成。本書第一次增加了反映香港和臺灣教育的內容,豐富了教育觀察的視角。200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繼續(xù)深入推進教育公平,優(yōu)先發(fā)展和投資教育正在形成風氣,農村免費義務教育順利推進,國家建立了新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6所教育部直屬師范院校實行師范生免費政策,中等職業(yè)教育快速發(fā)展。據對城鄉(xiāng)居民進行的調查顯示,公眾的教育滿意度有所提升,滿意度均值為3.538分,各項指標的滿意度都在3~4分之間,即公眾的教育評價介于“一般”到“比較滿意”之間。與此同時,教育發(fā)展改革的熱點、難點問題也很多。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闭谄D難地推進。在農村基本實現(xiàn)了免費義務教育之后,教師問題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突出問題,城市流動兒童的教育則成為最為突出的教育公平問題。圍繞農村民辦學校能否享受“兩免一補”政策以及對民辦高等學校的加強管理,民辦教育政策再起波瀾。高等教育正在進人提高質量、內涵發(fā)展的軌道,但由于治理結構并未改善,高校貸款風波、高度行政化弊端、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等問題仍在繼續(xù)暴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研究認為,當前教育公共政策的調整,主要還在增加投入、改善教育資源配置、治理亂收費的層面,政府治理的改善尚未提到應有的議事日程。傳統(tǒng)的管理體制、陳舊的決策行為,致使教育政策領域出現(xiàn)新舊雜陳、參差不一的狀況。有些政策行為透露出集中權力、強化行政控制的趨向。有些決策過程十分倉促、很不透明,缺乏民主化、公開化的決策程序。研究認為,中國教育正面臨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從滿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教育問題正在從外部逐漸轉移為以內部問題為主,正在由硬件建設轉為以“軟件”的更新、提升為主。在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之后,如何確定下一階段教育現(xiàn)代化的目標,以及關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的課題,亟待通過解放思想、公開討論,形成改革共識。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國家將召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教育界需要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不失時機地推動以制度變革為中心的教育體制改革,在科學發(fā)展觀和和諧社會建設的視野中,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相合拍的、能夠興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