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記錄了作者前行的足跡,也反映了五四新文學歷史變化的軌跡。那么無論從閱讀的角度還是從研究的角度,《女神》初版本與經作者修訂后的《女神》的廣西都具有同樣的歷史價值,而且是不可互相替代的。如果特別從研究的角度說,所有對于《女神》的研究,均應開始于初版本。而當我們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實際上只能讀到經過修訂的《女神》文本時,那就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的遺憾了。所以重新出版《女神》的初版本,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女神》的創(chuàng)作開了一代詩風,因而《女神》甫一出版,就成為被評論與研究的對象,迄今八十余年。《女神》研究,從開始時僅僅是就這部詩集而論,逐漸發(fā)展成為關于郭沫若“五四”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的研究。事實上,《女神》原本就非一般意義上的一本詩集,它是由作者從自己在“五四”前后一段時間內所創(chuàng)作的全部新詩作品選編而成。郭沫若的這一段詩歌創(chuàng)作,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的變化,《女神》也分作三輯,它們之間在思想情感的表達創(chuàng)作風格上有著明顯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