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基本結構是這樣的,一個導言和上、下、兩篇。在導言中,我主要是介紹列寧“哲學筆記”的文獻情況,評說傳統(tǒng)列寧“哲學筆記”研究中已有的工作和存在的問題,而重點是說明我在本書中新提出來的思想構境理論,特別是與其同構的擬文本解讀方法和思想史構型。在上篇主要是青年列寧在哲學理論認識上的一個概要的早期思想線索,這從1894年他所寫下的第一篇哲學論文《什么是“人民之友”?》開始,一直到他寫作《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前后的哲學思想變化過程。下篇的中心思想,是在顛覆前蘇聯(lián)學者的“計劃構想論”先驗構架后,發(fā)現列寧在接近黑格爾哲學的認識過程中發(fā)生的深刻思想轉變,即從理論構架向自主性閱讀構境空間的轉換。關于這轉變的分析和討論,是本書關于列寧哲學思想研究最重要的進展,它徹底改變了長期以來前蘇東學者在列寧哲學研究中的傳統(tǒng)觀念。最后,我將自己25年前寫下搓于辯證法理論邏輯的一篇論文作為本書的附錄,因為它多少與黑格爾的《邏輯學》思想空間和列寧在“伯爾尼筆記”最后獲得的實踐辯證法觀念相關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