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地方史志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

定 價:¥138.00

作 者: 張仲禮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地方史志

ISBN: 9787532132751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93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是學術著作,資料扎實,邏輯嚴密,有許多創(chuàng)新的觀點,對于近代上海城市演變過程、發(fā)展規(guī)律與歷史關節(jié)點、租界影響等方面,都作了探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相對于一般的關于上海城市某一階段、某一方面、某一問題、某一人物的研究成果來說,《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比較完整、全面地討論了上海城市,貫串整個近代,囊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較好地把握了微觀與宏觀、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相對于600萬字的《上海通史》、700萬字的《上海大辭典》來說,《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80萬字,比較適中。相對于一般的知識性上海史讀物來說,《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信息比較全面、翔實。這樣的著作,既適合于專門研究人員、研究生、大學生,也適合于一般對于上海城市、近代歷史有興趣的公務員、白領階層,具有較為廣闊的覆蓋性。

作者簡介

  張仲禮,蜚聲中外的經濟學家。1920年生,江蘇省無錫市人。畢業(yè)于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華盛頓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原院長、研究員,第六、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獲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獎、上海市學術貢獻獎、美國亞洲研究杰出貢獻獎等。獲得國際聲譽的著作有《中國紳士》、《中國紳士的收入》等。主編有《東南沿海城市與中國近代化》、 《長江沿江城市與中國近代化》等。

圖書目錄

修訂版序
初版序
前言
總論
研究對象
上海自然地理與古代歷史沿革
近代上海城市發(fā)展的階段與關節(jié)點
近代上海城市特點
城市發(fā)展規(guī)律初探
若干理論問題
經濟篇
第一章 上海城市經濟的近代化
城市經濟繁榮的歷史前提
開埠:城市經濟近代化的起始點
人口聚集與城市發(fā)展
經濟發(fā)展的新路:以外貿為先導
“黃金時期”經濟發(fā)展的內在原因
示范作用與積聚效應
多功能經濟中心的形成
第二章 內外貿易推動上海城市發(fā)展
開埠前的國內外貿易
直接對外貿易隨開埠而興起
資本主義商業(yè)的產生與發(fā)展
貿易樞紐地位的確立
第三章 交通拓展與近代上海的崛起
利弊相因的自然條件及封建航運業(yè)
近代航運業(yè)的拓展與東方明珠的騰起
航道與港岸近代化及若干經驗教訓
近代城市的必備條件:市內交通近代化
電訊、鐵路、公路與上海近代城市
第四章 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與發(fā)展
開埠后隨外貿增長而發(fā)展的初期金融活動
形成匯豐銀行統(tǒng)治的早期金融體制
三大金融勢力的形成
形成基本功能完整的近代上海金融中心
第五章 近代上海工業(yè)結構的不平衡性與演化軌跡
工業(yè)部門結構的歷史演變
工業(yè)資本所有制結構發(fā)展的特點
工業(yè)企業(yè)規(guī)模結構與組織結構的發(fā)展趨勢
工業(yè)技術結構的發(fā)展變化
工業(yè)產品結構的演化分析
近代上海工業(yè)結構歷史演進評析
第六章 房地產業(yè)與近代城市建設
房地產業(yè)的形成及其影響
市政建設和管理
城市建設的進展及其局限
第七章 上海工商團體的近代化
傳統(tǒng)行會組織的形成、發(fā)展與變化
近代工商同業(yè)團體的不同類型及其作用
社會革新潮流的推進與上海商會的興衰
政治社會篇
第一章 近代上海政治制度的演變
開埠前的封建地方統(tǒng)治
華洋雜居與工部局的設置
三權分立的租界政權體系
華界傳統(tǒng)管理體制的突破
市政府的建立
第二章 上海市政管理的近代化
市政會議與集體討論
各部門及其人員職責規(guī)章的制訂
重視市政法規(guī)的制訂、公布
選用專業(yè)技術人才與人員
提出、制訂報告、總結和計劃成為一項工作制度
第三章 作為全國各種政治力量必爭之地的上海
中國政治大舞臺
資產階級改良派大本營
資產階級革命派集散地與活動中心
中國國民黨的活動基地
中國共產黨誕生地
第四章 上海工人階級、資產階級與勞資問題
勞資兩大階級的產生、特點及早期勞資爭議
20世紀20-40年代勞資問題的激化及其原因
上海統(tǒng)治當局應付勞資問題的政策及其得失
第五章 市民的群體構成與政治趨向
從鄉(xiāng)民、邑人到市民
不同步轉變與不和諧共處
近代化進程中的政治異趨
第六章 幫會與上海社會
幫會溯源
青洪幫在上海
上海幫會組織形式的變遷
文化篇
第一章 在吳越文化圈
后來居上
士風丕變
第二章 開埠以后西方文化的輸入
西方物質文明輸入歷程
譯書機構與內容概觀
新式文化傳播媒介:報紙刊物的風行
新式學校帶來新風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碰撞、認同與排拒
世界觀念:從“夷場”到“洋場”
市民意識:居民與市民
價值觀念:義與利
民主觀念:君與民、男與女
科學技術:天與人,移植、變通、托古
碰撞的回響:認同與排拒
第四章 啟蒙宣傳與教育中心
啟蒙宣傳中心
開啟民智從教育入手
20世紀教育界盛況
第五章 全國文化中心的形成與發(fā)展
上海特殊地位的形成
新型知識分子的集結
文化中心的形成
民國初年:新文化發(fā)源地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繁榮
第六章 大眾文化五彩繽紛
適合市民口味的畫報
通俗文學長盛不衰
新劇應時而起因時而衰
新興藝術品種電影異軍突起
各種戲曲薈萃一地
第七章 “海派”與近代市民文化
“海派”源流
“海派”內涵
“海派”定義
初版后記
修訂版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