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心理學華人本土心理學(下)

華人本土心理學(下)

華人本土心理學(下)

定 價:¥58.00

作 者: 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 主編
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博雅華人本土心理學叢書
標 簽: 心理學

ISBN: 9787562443728 出版時間: 2008-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94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在中國臺灣、香港及內地,華人本土化心理學的推動與研究已有大約三十年的歷史,在方法改進、理論建構,及實證研究三方面皆有相當成就。本書的目的即是分別就這三方面有系統(tǒng)地報道、分析與討論長期研究工作的結果。全書共有26章,組成9編,第一至五編為上冊,第六至九編為下冊。第一編談的是本土化心理學的基本性質、意義及發(fā)展。第二編討論本土化心理學的方法論、研究策略及研究方向。第三編闡述本土化心理學的三個理論:劉劭的人格理論、華人的社會取向論及華人的關系主義論。第四編分析家族主義、泛家族主義及家人關系(如親子關系與婚姻關系)。第五編探討臉面觀、道德觀、正義觀及公私觀。第六編論說人情關系、和諧與沖突,及緣觀與忍觀。第七編綜論價值觀、成就動機及心理變遷。第八編評析華人企業(yè)組織中的領導與忠誠,及華人的工作動機與分配正義。第九編則談華人本土化心理療法與華人宗教經(jīng)驗。本書可以作為心理學研究者的參考書,“華人本土心理學”、“本土心理學研究”以及其他類似課程(供研究生與大學高年級學生使用)的教科書。用作課本時,可依學分要求與學生程度,從本書中選擇適當?shù)恼鹿?jié)組成教材。書中各章皆由長期從事華人本土化心理研究的學者撰寫。

作者簡介

  楊國樞,中國社會心理學家。1932年12月22日生于山東膠縣。早年在臺灣大學心理學系任教,后赴美留學,1969年獲伊利諾大學博士學位。返臺后任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兼主任。曾兼任臺灣心理學會、臺灣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理事長。60年代初曾從事動物行為、羅夏測驗、文藝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從1969年起致力于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研究,重點是對中國人性格。著有《中國人的性格》、《現(xiàn)代社會的心理適應》、《現(xiàn)代化與民族主義》、《現(xiàn)代化與中國化論叢》等。黃光國,臺北市人,出生于1945年11月6日。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xiàn)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致力于發(fā)展本土社會心理學。著有中英文學術論文五十馀篇,曾獲得國科會杰出研究獎三次,優(yōu)良研究獎十馀次,目前為國科會特約研究員,及教育部國家講座。楊中芳,生于天津,祖籍山東蓬萊,教授、基礎和應用心理學碩士生導師、基礎心理學和社會學(社會心理學方向)博士生導師。 至今已出版多部相關專著,包括“如何研究中國人”," 如何理解中國人 ",以及“中國人的人際關系、情感及信任”等代表性著作和論文數(shù)十篇。近年,她潛心探索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部分,即“中庸”的思想對中國人心理與行為的影響。

圖書目錄

第六編 人際關系與互動
 第十四章 人際交往中的人情與關系:構念化與研究方向
一、過去有關關系與人情的研究
二、人際交往的本土模式
三、關系與人情的重新構念化
四、未來研究方向
五、總結
 第十五章 人際和諧與人際沖突
一、前言
二、西方主流心理學以“沖突”為研究核心
三、“和諧”與“沖突”在華人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四、有關華人之“和諧”與“沖突”的研究
五、“人際和諧與沖突之動態(tài)模式”:華人本土化之理論模式
六、結語
 第十六章 人際關系中的緣觀
一、中國人的宿命觀與命運觀
二、傳統(tǒng)中國人之緣觀的概念分析
三、緣在傳統(tǒng)社會中的功能
四、現(xiàn)代華人之緣觀的實證分析
五、緣觀的現(xiàn)代化及變遷方向
六、未來的研究方向與重點
 第十七章 忍的心理與行為
一、在傳統(tǒng)思想中的忍
二、忍的概念分析
三、研究一:忍的諺語研究
四、研究二:忍的開放性問卷研究
五、綜合討論
第七編 價值觀與心理變遷
 第十八章 華人價值研究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
二、價值觀實證研究的主要概念與理論
三、近代心理學及社會科學有關華人價值觀的研究
四、本土價值研究的共同問題與改進建議
 第十九章 成就動機與成就觀念:華人文化心理的探索
一、前言
二、華人之成就動機的性質與測量
三、大傳統(tǒng)文化的成就觀念:以儒、道兩家思想為例
四、小傳統(tǒng)文化的成就觀念:以臺灣常民為例
五、成就的意義:文化心理學的考察
六、結論
 第二十章 心理傳統(tǒng)性與現(xiàn)代性
一、心理傳統(tǒng)性與現(xiàn)代性的研究背號及理念
二、心理傳統(tǒng)性與現(xiàn)代性的研究策略
三、華人心理傳統(tǒng)性與現(xiàn)代性測量工具的建立
四、社會變遷下的心理變遷
五、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心理特征能否并存
六、未來研究的方向與課題
第八編 組織心理與行為
 第二十一章 華人企業(yè)組織中的領導
一、前言
二、華人企業(yè)組織的特征
三、家族主義與企業(yè)經(jīng)營
四、家長權威與領導行為
五、關系差異與領導行為
六、結論:華人組織領導的未來研究方向
 第二十二章 華人企業(yè)組織中的忠誠
一、西方的組織忠誠研究
二、華人的組織忠誠研究
三、西方與華人組織忠誠的統(tǒng)整
 第二十三章 華人的工作動機與態(tài)度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
二、研究策略與方法
三、研究過程與初步成果
四、未來研究的方向與課題
 第二十四章 中國人的分配正義觀
一、華人社會正義的研究現(xiàn)況
二、影響分配正義的因素
三、中國人與西方人在分配正義上的差別
四、中國人之正義觀的本質
五、未來的研究方向
第九編 心理療法與宗教經(jīng)驗
 第二十五章 本土化的心理療法
一、心理治療的正本清源
二、本土心理療法的正當性:如何認清本土心理治療的性質與意義
三、喻明系統(tǒng):文化與心理治療的中界
四、如何嫁接
五、兩種心理治療之道:倫理與心性的同體異面
六、倫理治療的存有性
七、知識分子的自我鍛煉(self-empovering):性理存齊與節(jié)操
八、百姓日用即道
九、民俗社會的象征療法:廟祈、乩童、靈療與算命
十、心性治療
十一、傳統(tǒng)背立反轉的治療技術
十二、中西心理療法的接合策略
 第二十六章 華人的宗教經(jīng)驗與行為
一、引言:宗教經(jīng)驗的基本形式
二、如何認識華人的宗教經(jīng)驗
三、華人傳統(tǒng)宗教觀
四、華人宗教社群的形態(tài)與活動——以臺灣民間信仰為例
五、華人的宗教信仰歷程——制度性宗教研究與普化性宗教研究
六、結論
本書編者與作者簡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