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序
第一章 人的世界:是人道與天道合一的世界
一、人性的思考——人是物性與人性的統(tǒng)
二、人的世界是人道與天道融洽的世界
第二章 中華傳統(tǒng)文化關于天人合道的生存和發(fā)展的智慧
一、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產生和發(fā)展
二、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天人觀思想的主要內容
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為人處世之道
第三章 《易·傳》的天、地、人觀
一、堅持天人合德
二、堅持天、地、人同生、同達的生命觀
三、《易經》的生命智慧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融合
第四章 《老子》《莊子》“天地人合一”的生生不息的生命發(fā)展觀
一、《老子》以民為本的生態(tài)智慧
二、《莊子》“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發(fā)展觀
三、老子、莊周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融洽
第五章 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天人關系”道德倫理生態(tài)觀
一、孔子的天人關系道德倫理觀是“仁”
二、孟子的以人為本的道德倫理觀
三、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的生態(tài)智慧
四、朱熹生命生存發(fā)展的智慧
五、加強道德建設,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第六章 加強道德建設。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立德是生命存在和發(fā)展之本
二、和諧社會首先是生命和諧
三、確立天地人和的生命道德思維模式
四、加強道德的認知與實踐,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第七章 用愛心構建和諧社會
一、愛是人類永恒的倫理價值觀
二、和諧社會是充滿愛心的社會
三、愛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四、把愛國家放在首位
第八章 寬容善良、厚德載物
一、人性本善
二、善者厚德栽物
三、要有水的品格和“智慧”——厚德栽物
四、仁、義、誠、信是寬容善良的根基
第九章 以義為價。化育社會
一、義與利的關系
二、堅持“義利統(tǒng)一”的道德價值觀
三、堅持以義為價
四、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后記